重生之梦舞芭蕾_作者:芷兰微香(176)

2017-01-06 芷兰微香

  杨清“霍”的一下转过了头,眼睛亮的像探照灯一样,那一瞬间,荆喜险些以为自己就要变成盘子里的大包子。

  她qiáng忍着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嘿嘿”的笑了一下,把盘子往杨清的面前推了推。

  杨清好像是被荆喜甜的发糯的声音催眠了一般,不由自主的做到了桌子旁,拿起桌子上的包子,使劲的咬了一口,鲜香四溢的ròu味立刻填满了他嘴里的空虚。

  “慢点吃,先喝口汤。”

  “好!”杨清含糊不清的说了一句,面前突然冒出来的碗,仰脖“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大口。

  好慡!

  抬眼看到荆喜双手撑着下巴,笑眯眯的望着自己,杨清面上的惬意表qíng一下僵硬起来。

  他怎么就这么立场不坚定,一笼包子就打败了他的钢铁意志,杨清不停的在心里哀嚎。

  杨清眼珠子骨碌碌转着,四处乱看,现在他把肚子里的东西再吐出来,不知道行不行。

  “快点吃,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玩呢!”荆喜又往杨清的面前放了一笼包子,给妈妈和姥姥添完汤之后,顺手也给杨清盛了一碗。

  好吧!看在她先低头的份上,自己就不和她一般见识了,杨清给自己找了和台阶,郁闷的心qíng一下子全没了,胃口就更好了。

  吃饱喝足,荆喜听了周媚的主意,去转转天津的古文化街,本来她是打算去盘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的。

  周媚说了,盘山不好走,上下山要九个多小时,他们这群人中还有老人,又是刚刚吃饱饭,不适合剧烈的运动。

  荆喜想想也对,就改道古文化街了。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系商业步行街。现在属津门十景之一。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chūn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吉日就在这里举行,届时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内除两端牌楼及宫前戏楼为仿清大式建筑外,其余近百栋房屋皆为仿清民间小式古建筑。古文化街的“皇会”,也是一个遐迩闻名的传统活动。“皇会”最初叫“娘娘会”。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在这一天,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街头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举。不可不留“市井相连”的古文化街,尽管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和天津的各种工艺品,应有尽有。其中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风筝等,最为著名。

  荆喜她们来的时候,不过年不过节的,没有看到这些表演,但是这里还是很热闹的。

  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的很热闹,荆喜他们是一家一家的逛,看到喜欢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都买了下来,很快,街面上就出现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荆喜挽着姥姥走在中间,妈妈和周媚开心的走在最前面,后面是苦着脸的杨清,还有脸上都快结霜的李斌,两人的手里的袋子,都已经挂满了他们的胳膊。

  杨清走路都是拖着腿走的。

  六月的天津,已经进入了炎夏,午后的酷热让杨清想起了他在新兵连里,站在烈日炎炎下站军姿的感受。

  “这有茶汤店,不如我们进去喝一碗,歇歇再走吧。”周媚停在一家挂着黑匾的店铺前,对着走在后面的荆喜说道。

  “好啊!”荆喜高兴的答应了,中午的包子吃的有点多,又在太阳下走了这么一会儿,她正觉得有点渴了。

  杨清比她还高兴,长腿像是踩了风火轮,一样子就超过了荆喜,赶在她们的前面钻进店里。

  扑面而来的凉慡,让杨清全身的毛孔一缩,总算是活过来了。

  杨清也顾不得讲究了,找了一个有空调口的地方,把挂在身上的袋子往旁边的椅子上一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