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雯站在原地纠结了好一会,才咬着牙,主动上前搭话。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已经尽力了。”她说出这句话后,心底的煎熬达到了顶点。
叶维林冷冷地盯住她看了好一会,才道:“你该庆幸你没浪费胶片。”
微电影拍摄一般都是采用数码录制的方式,也只有对画面感要求非常高的文艺片或是大制作电影才会使用成本昂贵的胶片,而胶片有着数码无法比拟的质感,也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卡司一定豪华,只有出色的演员才配得上胶片电影。
叶维林的言下之意,薛雯瞬间就明白了。
她气得脸色通红,却又毫无办法,忍了又忍才不至于用过于尖锐的语气回道:“那叶导给我说说戏呗。”
叶维林笑了,但他眼神却毫无笑意:“还是昨天我跟你说的那几个问题,你看人的眼神,以及你与他人的交流都过于自我化。”
由于近年来影视文化的蓬勃发展,演员的表演技巧也与时俱进地更新换代着,像薛雯这种非科班出身的新人演员,在初学表演时,为了效率,通常都有一套模板,例如,高兴时,大多数人的眼睛微眯,嘴角扬起一个弧度,身体向前倾或向后仰,精细点的人甚至会计算每个部位的角度。
这种模板,足以应付大多数情况下的拍摄要求了,这种表演方式倒也不能说不好,毕竟模板也是脱胎于科班的表演课程,只不过精简了许多,也能算做专业。
演员采用怎样的表演方式,叶维林通常不会去苛求,也不会因为薛雯表演的是模板套路而反感,但很显然,薛雯的表演方式与整个片场格格不入,这就影响到拍摄进度了。
在昨天薛雯与尹蓝对戏时,叶维林就看出来了。
薛雯这种表演模板,对于搭戏的都是专业人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幸的是,叶维林请的剧组演员大多都是影视城常年跑龙套的,大众自己摸索出来的表演是很野性的,甚至魔性的,表演画风都不一致,画面如何能融洽?
更何况,也是刚才那个问题,电影题材本身是荒诞的,还带有当下网络的恶搞元素,依照套路按部就班地演,就算把脸部表情扭曲到极致,恐怕效果都不如一个普通人的临场反应。
这也是一些演员,参与网络爆红恶搞剧后,喜剧效果就大打折扣的原因。
因此,叶维林昨天建议薛雯多观察一下和她有对手戏的人的眼神和动作,随机应变地做出反应,就能减少这份不和谐。
“自我化?”薛雯有些不解,但她也是个机灵的,想起了昨天对方的建议,一瞬间醍醐灌顶,她越想,就越觉得叶维林说得一点没错,看向对方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
对方的年龄明明比她还小,为什么拍起电影来,无论是行事作风还是专业性都比一般的导演还要老辣?
第23章 杀青宴
为了节约成本,叶维林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压缩拍摄时长。也许是导演给予的压力,也许是众人被这完全迥异于其他微电影作风的架势给唬住,总之,一干主演群演都卯足劲地争取一次过,除了拍摄初期的几天磨合外,后面拍摄之顺畅,让叶维林都意想不到。
杀青那一日,惯例得请全剧组的人吃顿饭,早在前两日,傅戚就安排好了,晚饭在市中心的一家知名五星级酒店解决。
这间星级酒店的安保系统是出了名的强,是许多来首都的明星艺人下榻首选,再专业的狗仔跟拍也只能拍到目标出现在酒店门口的那一刹,当然,相对应的则是酒店高昂的消费。
傅戚选这里开杀青宴,绝不是因为经费太多花不完,恰好相反,是为了节省这一笔费用。
因为这家酒店老板的儿子,刚好是他的发小。
傅戚订下的是三楼的‘绿野芳踪’厅,墙面、地板与挂饰无一处不充斥着浪漫清新的田野气息,连桌面台凳都搭配得十分讲究,整个大厅被布置得像在国外风景宜人的庄园里,典雅闲逸。
知道内情的叶维林暗地里递给傅戚一个‘做得好’的眼神,而不明内情的剧组成员们各个都被导演的财大气粗给震惊了。
叶维林与傅戚都不是擅长交际的人,场面话说了没几句,就招呼着上菜了。
剧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共三十多人坐了三桌,叶维林那桌全是剧组重要人员,例如挑大梁的薛雯、男主演尹蓝以及几个负责剧务管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