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洗好澡,倒洗澡水的事自然是宋长河的活计,端起盆子走到走廊尽头,大半盆子水倒进水房,今晚算是齐活。
宋家在这个筒子楼里占了两间房,一间大的既当主卧又当客厅餐厅,是一家人主要活动场所;一间小屋原本是放杂物的小仓库,让宋长河眼明手快申请下来,就放了两张木架子高低铺,外加几个箱子放孩子们的衣裳,空间满满当当连张桌子都搁不下,这算是孩子们的卧室。为了堵别人的嘴还每年交几块钱的租金,算是租来的。
宋时雨躺在下铺,跟家里的老幺挤在一起。天很热,老幺还老往他身上贴,也不知道是这孩子不是睡傻了,烦的他拽下枕头塞在两人中间才算是消停。
枕着胳膊,宋时雨今晚上难得的睡不着觉。
写了一晚上的字都没有沉下想要录音机的心,满脑子都是录音机,录音机,想到这三个字心里都是高兴。
他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想要过什么,哪怕是骑自行车也没有。
小小年纪的宋时雨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梦里,他爱不释手的抱着录音机,然后拆了个稀巴烂。
呃,他就是想看看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发声的,然后就是装不回去了……
后来,小三儿再也没有提过买收音机的事,宋爸爸以为是被他的话吓住了,还安慰他慢慢想,钱给他攒着。宋时雨却只是看了看他,什么也没说。
一整个暑假,只要广场上有人放收音机,宋时雨总要过去看一会儿,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领着弟弟。人家是看跳迪斯科,听小曲儿,他是看收音机,再看收音机。但是,他只看,一次都没有提出过上手摸摸按按,他本能的知道,这是别人的宝贝,碰不得。
这是1981年的夏天,改革的春风刚刚吹出一点点新绿来,在他们这个小城市,这个小广场已经是最时髦的领地。
当然,还有小轿车,可真的很少很少,离大家远的就像是在天边。
这天,天刚刚下过雨,石子路被冲出了一条小小的溪流。远远的有孩子在踩水玩儿,不时的有大蜻蜓展着双翅飞过,引得孩子们一下子忘了踩水,回家拿了大扫把蹦着高的扑过去,逮到了就那根线绑在长长的尾巴上牵着飞。
这时候根本没有成群的汽车拐子啥的,孩子们满大街疯跑大人根本不管,只要能到点回来吃饭睡觉就行。
宋时炎牵着一对大蜻蜓在三哥屁股后面招摇过市,把一众小孩羡慕得了不得。一对,很大很大的蜻蜓,他们都没逮到过!小四仰着脖子时不时的拽拽绳子,美得不行。
“看路。”宋时雨叮嘱一声,带着弟弟就拐进了岔道口。
一个老头闭着眼坐在老旧的躺椅上,静静的听着收音机。也不知道收音机里唱得什么曲调,咿咿呀呀的,听不分明。
“李先生好。”宋时雨恭敬的喊。
“李先生好。”宋时炎跟着喊,嗓音嫩嫩的,语气却学了个十成十。
老头睁开眼,清瘦的脸上也没有太多的表情,眼神倒是温和的,“来了。”
宋时雨点点头。
跟屁虫也大大的点头,还附上一句:“来了呀。”
李老头伸出粗粝干瘪的手摸摸小四的脑袋,算是赞赏过了,小四也很给面子的挺挺胸脯,表示我接受了你的赞赏。
接着就见李老头慢悠悠的站起来,走进身后敞开着的铺子。
宋时雨看了眼挂在门口墙上的旧自行车胎,不是前几天那个了,是给人换走了吧。
因为没有窗,铺子里有些暗,李老头一进去就打开了电灯,昏暗的屋子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间不大的修理铺,两面墙上都打了高高的架子,上面零零杂杂的摆着各种零件,正对面通向后院,用一道薄薄的带补丁的旧帘子隔着,作用聊胜于无。
正中间的位置放了张看不出颜色八仙桌,从镂空的花格纹饰上隐隐能看出原来的华丽,可再华丽,现在也只是一张修理桌。
宋时雨就站在桌子旁边,恭敬又肃然。
李老头双双抱着一个木匣子轻轻放在了桌子上,别看他一副粗人的样子,手上的动作简直灵巧得不像话,转眼间一把螺丝刀就卸下了匣子背面的隔板。
里面,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神秘而美丽。
“又修收音机?”小四从兜里摸出一颗奶糖塞进嘴里,咕咕囔囔是说不清亮,但这并不妨碍他表示自己的小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