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一起穿越了[种田]_作者:孟冬十五(253)

  即便在两军对垒、大宁危在旦夕之迹,李曜依旧没有在百姓之中宣传过朝廷的阴谋,没有说过官家的不是,没有让大宁百姓对他们所供奉的晋室皇庭感到哪怕一星半点的失望。

  有那么一瞬间,姜之航甚至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倘若当年李将军攻入龙亭手刃暴君之后没有退走,石裘没有后来居上,眼下的大晋王朝该是何等光景?

  他接过小锤子塞过来的一把炒瓜子,笑得真诚而又勉强。

  他知道,这趟差事想来是办不好了。

  叶凡穿着不起眼的衣裳混在百姓们中间,朝李三郎挤了挤眼。

  李三郎披着银甲,戴着红缨盔,难得像模像样。不过,当他朝着叶凡做鬼脸时,那股威武劲一下子就没了。

  李四郎也想跟“大嫂”见个礼,只是表情实在严肃,反倒叫叶凡愣了愣。

  叶凡以为李四郎嫌他添乱,赶紧牵着小锤子跑了。

  回庄园的路上,依旧是走着的。

  姜之航却丝毫察觉不到疲惫——此时,他满心想着如何别偏离底线太多。

  “大宁以东蒲县之地,平原广袤,土地肥沃,官家为表彰侯爷的功绩……”

  大概意思就是用面果树和油葵籽来换封地,只是姜之航说得十分委婉,尽职尽责地维护着朝廷和官家的颜面。

  莫先生面带微笑地听他说完,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亲自斟了一杯茶水递给他。

  姜之航说得口干舌燥,便接了。

  等他举起茶碗,莫先生才不紧不慢地说:“蒲县就算了,晋州还成。”

  姜之航一口热茶险些喷出来——晋州还成?

  还成?!

  河东三重镇之一、人丁数万、纳税无数的晋州,在他这里只落得个“还成”!

  若不是莫先生比他年长,姜之航几乎要把茶碗摔到他脸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尚书大人第一次失了体面,冷声冷气地拒绝。

  “怎么不可能?”李四郎上前一步,声音更冷,“姜大人心知肚明,把晋州划为我兄封地不过是名义之事,即便不划,晋州也是我李家的!”

  这口气大的,把姜之航一行人惊得目瞪口呆。

  然而,转过头来略略一想,众人不得不承认,李家确实有这份底气。

  晋州从前朝起便是李家军驻地,即便在大晋建朝数年之后的今天,朝廷也从未真正地插入过一兵一卒。

  如今双方坐在这里谈,根本不是朝廷给李家面子,而是李家给朝廷面子。

  姜之航沉下心,将茶盏缓缓地置于案上——再也没了摔碗的立场。

  莫先生笑笑,态度谦和,“四郎自小混迹军中,生性耿介,说话不中听,还望姜大人海涵。”

  姜之航摆了摆手,脑子里苦苦地想着,此事是否还有再议的可能。

  莫先生继续笑,“不过……”

  一句“不过”,姜之航的心便沉到了谷地——他知道,此事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

  就像李四郎所说,晋州从立朝之前就处在李家的掌控之中,即便官家不封,那片地方也是李曜的。

  但是,有名无实与有实无名到底有些差距。

  倘若官家下旨将晋州封与李家,那便是公开承认了李曜一方诸侯的地位,从今往后,无论他做什么都会占一个“理”字。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倘若真有一天李曜登上金銮殿,改朝换代,晋州之事必然会成为史家笔下“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同时,作为促成这件事的人,无疑会背上“奴颜卑膝”的骂名。

  这样的名声官家不想沾,少不得由他来背。

  姜之航深深地叹了口气,面上还得表现得从容大度,“此事干系重大,容我回禀官家,稍后再议。”

  莫先生笑意更深。

  彼此心里清楚,“稍后再议”不过是这位朝廷肱骨、二品大员心内不愤,故意拿个乔挽回点面子罢了。

  实际上,不用等再议,便可朝侯爷讨赏去了。

  自家占了大便宜,莫先生心情不错,好酒好菜招待着。

  裹了糖心的面果饽饽,刺刺模样的小甜团一样样端上来,让京城来的土包子们吃个够。

  做完这些还不算,言语上也要占便宜,“早就听闻姜大人当为俊杰,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姜之航可不是傻子,怎么听不出他在暗讽自己“识实务”,当即不轻不重地刺回去。

  “不及状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