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船要回来了,船上有成箱的珍珠和海货,这些东西无论是送到京城,还是用来打开西北商路,都能换来数不清的金银。
安荣想要分一杯羹,就必须讨好李曜。他心里非常清楚,李曜最在意,也是唯一在意的便是他那个小朋友。
从前两个人偷偷摸摸的时候他还能装聋作哑,如今既然知道了,自然要跟未来的“长安侯夫人”保持距离。
李曜看在他识趣的份上,答应匀出三成高价卖给他。
即便是“高价”,安荣依旧喜不自禁。
他笑眯眯地出了李家院子,身后跟着高大魁梧的安回和白白嫩嫩的小童。
看着这开阔的景色,安荣心情十分不错,“锣锣,听说东坡下有人在烤面果,你想不想尝尝?”
小童舔了舔嘴角,背书似的说:“郎君不是说面果十分珍贵吗?人家哪里肯卖给咱们这样的外乡人。”
“我和回子确实不成,你倒是可以。”安荣敲敲他的头,“不要钱,去了就有份。”
锣锣一听,老成的模样终于维持不住,“郎君说的可是真的?”
安荣抬手一指,“不信你看。”
锣锣的视线穿过重重桑树,看见东坡下阴凉的地方围着许多小孩子,有比他大的,也有比他小的,正用响亮的方音说着什么。
锣锣听不懂,求助般看向安荣。
安荣端着手,笑眯眯地说:“面果出窑了,再不去就分不上了。”
恰好,一阵风吹来,带着香甜的气味。
锣锣咽了咽口水,不再犹豫,拎着衣摆就往那边跑。
正赶上新的面果挖出来,孩子们正排成一队等着领。
锣锣跑过去,又生出些许怯意,迟疑着不敢向前走。
小锤子眼尖,第一个看到他,大声说:“又来一个!”
孩子们纷纷回头,跟着喊:“又来一个!”
关二小个头不高,嗓门却高,“二叔,给不给他吃?”
关二郎学着绿林好汉的腔调,朗声道:“见者有份,请过来!”
关二小积极地传话,“二叔说见者有份!”
“见者有份!”
“关二叔说见者有份!”
“请过来!”
孩子们跟着一起嚷嚷。
小锤子大方地把锣锣拉过去,“你个子小,排前面。”
锣锣不大能听懂,却也觉出是欢迎他的意思,礼貌地揖手:“多谢!”
“不用不用。”孩子们嘻嘻地笑。
不远处,安荣朝着关二郎拱了拱手。
关二郎放下兵工铲,摇摇一拜,笑容爽朗。
这边其乐融融,阁楼上,有人气得直跳脚。
“姓安的还敢来,是嫌上次教训得不够是吧?”
说起上次的春日宴,李三郎又是一阵气,这货闲着没事给二夫人送什么“阳春三珍饼”,家里姊妹都有份,一看就不安好心。
李四郎挎着刀,面无表情,“大兄说,安仲远这次是来送钱的,要善待。”
“善待他个大头鬼,不打死丢出去就够给他面子了。”
李三郎越想越气,抓着马鞭气势汹汹下了楼。
马蹄声那么大,安荣早就察觉了,他不仅没躲,还朝安回摆了摆手,“你且去看看锣锣,叫他别贪吃,回头肚子疼。”
安回不由担心,“郎君,那李昭耍得一手好鞭法,您一个人能应付得来么?”
“自然是……”安荣看向李三郎的方向,露出一个笃定的笑,“应付不来。”
安回一噎,无奈道:“那您还把我支走。”
“总得叫他出一回气。”
毕竟,往后的日子还长,他和李家的联系不止是生意上这点事,早点让他把气出了,自己也好早点下手不是?
安荣背着手,笑得意味深长。
安回松了口气——他家郎君这样笑的时候,就代表有人要吃亏了。
吃大亏。
“得了,属下这就去看锣锣,您……收着点。”毕竟这是李家的地盘,咱们还想跟人家做生意呢!
安回抱了抱拳,毫不犹豫地离开。
这边,李三郎骑着马绕开正门,为的就是不让旁人看到,省得有人到李曜跟前告状。
安荣十分配合,故意往人少的地方走。
直至走到南坡那边,再往前是一道丈高的土崖,底下都是绵土,即便摔下去也不会怎么样。
顶多是屁股遭殃。
李三郎瞅准了这一点,赶猎物似的把安荣赶到悬崖边,马鞭甩得噼啪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