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做回单亲妈妈_作者:楚湘云(137)

2016-12-15 楚湘云

  这老饕就是个活广告。听说这平价小食铺不但味道好,材料手艺比大酒楼还讲究,包括李公子在内,追求真好味,而不是讲究面子追求新奇的食客蜂拥而来。附近的人家有点觉得占了便宜,有点担心便宜被别人占走,也怕无名食肆名声大了,来的有钱人多了,改走高档线路以后,吃不起吃不着了,来得更勤,买得更多。

  无名食肆的生意好到爆!顾实两口子深受鼓舞,问张歆要不要扩大店面,至少准备更多的食物。

  张歆没想在此长期经营,无意扩大,考虑到店面人手厨房等因素,决定保证质量口碑,防止意外事故,继续限量供应,结果就是每日开门营业时间只有半天。

  食肆关门,也不等于就不做生意了。

  近旁住了一个小官,自从无名食肆开张,早午两顿就吃他家的,越发嫌家里的厨子手艺不好还贪污,gān脆辞了。晚餐没着落,他家奶奶跑来找张歆,请他们晚饭多做些,卖给他家。张歆他们自己吃什么,他家跟着吃什么就好。

  张歆觉得这主意不错,又听说他家男人管着码头进出船只登记,也有意结jiāo。

  这事传了开去,又有几家人找上门要买晚饭。多几家人,万一有事,还容易说得清,张歆全都答应了。

  街那头有个年老致仕的官员,大病初愈没味口时,吃到了无名食肆的粥,以后也是一日三餐命人从这边端。贵人,又是老人,讲究多,都是点菜,还有诸多要求。张歆不跟这种人客气,特别定制当然多收钱。

  先是罗六的同事,那日跟着罗六在店里美餐一顿,惦记上顾实的手艺。不久他父亲寿辰,特地托了罗六来求张歆让顾实过去掌勺,cao持一顿寿筵。之后,又有人想要借重顾实的厨艺宴客。张歆gān脆开设“到会”服务。到会要价高,平均一个月也就一两次。

  开门卖早午饭,关门卖晚饭,偶然上门炒菜。要说工作量,一个比一个小,赚头却是一个比一个大。顾实等人对张歆的生意头脑佩服得五体投地。

  半年下来,张歆一算账,不但投入食肆的成本完全收回,付清他们在松江的房租衣食生活成本,还略有富余。

  凭借她现有的班底,以这样的经营思路,在明朝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也许还能给儿女攒点家业和嫁妆。

  张歆正要打听那个程启和他的船,一来他家解决三餐的码头小官过来报信:有泉州船只靠港,还是官船。

  官眷

  船是泉州同知派来接寡母寡嫂的船。同行的还将有闽地一位参将的母亲,因而,另有两条船护航,由参将的族弟和亲信率领。

  不能说万无一失,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安全可靠的机会了。若能借着路上的时间,与两家官亲搞好关系,将来在泉州也能有个靠山。张歆十分意动,连忙把所有能用的关系网撒出去,打探相关qíng报。

  几天里,qíng报陆续汇总回来。同知姓余,山西人。他母亲青年守寡,拉扯大三个儿子。老大身体不好,用功过度,早逝。老二老三都中了进士,做着官。余老太太本是带着守寡的长媳,跟老二住。前些日子,老二升迁云南,老太太不想跟着去。老三多年未见母亲,几次要接母亲去泉州侍奉。这回,老太太终于点头。闽地多山,层峦叠嶂,小脚老太太还是坐船方便。

  张歆甚至拿到了余老太太两个儿子的大致履历,哪年的进士,在哪里哪里做过官。仔细看下来,张歆发现,大余大人和总在她这儿点菜的致仕官huáng老爷在一个地方任过职,不知道时间上有没有重合,认不认得。

  待到huáng老爷的亲信老仆来取晚饭,让穗娘借故一问。两家竟是认识的。共事时间不满一年,huáng老爷是上级,还帮过大余大人。余老太太头天到松江,就让人送信,说要过来拜访。

  张歆连忙备了礼,让顾实过去求见huáng老爷,说明他们要去泉州,想搭余老太太的船,请他帮忙引见。人家是官眷,他们是老百姓,平白无故的,哪里是想搭船就能搭船的?

  看在礼物的份上,huáng老爷同意做个顺水人qíng,介绍张歆与余老太太认识,但要顾实留在松江给他做厨子,也可以由他资助继续开店。

  顾实心里有些舍不得松江刚打开的局面,不过,经过了这些日子,也不再是从前那个成日呆在厨房,不通世故的顾实了。他自己家中是那个样子,穗娘是当家夫人的陪嫁心腹,少爷的奶娘,只为了一句留言,一点怀疑,就落到那般地步,大户人家的主子都未必能好过,仆人岂是好为的?有几个主人能象张歆,视他为兄为友,把他的儿女当作侄儿侄女对待?虽说为奴仆,这一年却是他和妻子这辈子最舒心的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