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家院里这些人没想到张歆买几十亩田都能请来这么大来头的保人,霎时安静下来。
阿龙一家还不曾招待过这般贵客,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王乡绅和蔼可亲,张歆看他也不过普通人一枚,陈林氏对谁都是那一张脸。他三人对应间,众人镇定下来,顺利完成签约,一手jiāo钱一手jiāo地契的诸般手续。签约前,在王乡绅的提议下,阿金作为张歆的代表,与阿生阿水,以及里正和王家管家一起,还丈量了两块土地,确定了边界。
事qíng办完,王乡绅以父执辈的口气邀请张歆下次一定到他家去盘旋一阵,与他家妻女认识认识,得到肯定的答复才笑眯眯地告辞上车。
话说七叔公年纪大,疑虑多,还想着要同儿子们商量,不及阿水决断迅速,生生错失了一笔小财,后悔了好久,整整一年,看见阿水都是气哼哼的,不爱搭理。
相比之下,阿水夫妻得意洋洋,觉得活这么大年纪,最英明果断的就是这回卖田了,挂在嘴边,炫耀了不止一年。
郑家村的其他人则是盼望出手大方的张歆下回看上自家的田地,高价买去。
真正对张歆这次买地不满的只有阿生大伯一家。这不满还无处发泄。阿生一家把房子借给五叔,搬到城里给阿生爹治病去了。五叔是长辈,儿子孙子加起来,男丁也不少,不象弱弟可欺负。村里人指指点点,都说阿生大伯不地道,生生打伤bī走了唯一的弟弟。
阿生大伯有心推翻这笔jiāo易。然而,王乡绅作保,买卖双方当着里正的面丈量过土地,又在官府备过案了。能把事qíng办得这么漂亮,买地的寡妇又怎么可能好欺负?
地主
旁人散去,张歆和阿金重新坐下来,经陈林氏介绍,建立了雇佣关系。阿金和他的儿子们将管理张歆刚刚买下的这片土地,按照她的设想建设一个农庄。
南山村靠近海边,都是山石沙地,适合耕种的土地更少。不少人家过去以捕鱼造船为生,如今只好外出寻差事混口饭吃。阿金自己养老的钱有了,还要帮儿子们落实到饭碗才能放心。
经过买地的过程,阿金已经看准张歆这个雇主,找到背人的机会嘱咐两个儿子:“千万不可小看了陈家这位年轻的阿姑。用心做事,你们的前途就着落在她身上了。”
张歆说出构想,阿金还没来得及表示想法,旁听的阿龙一家先就大为折服。阿生一家拿了不知怎么办好的一块地,一换到张歆手里,立刻洋溢起希望和生机。不过,这番改造怕是要花不少钱吧?
改造这块地,需要的主要是人工劳力。因为海禁的缘故,闽南一带有不少青壮劳力在找工作寻出路,人工很低。张歆估计再花一倍的钱,就可以完成农庄的改造了。问题是需要多久?
一旦酒楼经营走上正轨,就需要有相对固定的进货渠道。如果酒楼生意好,以程启和薛伯在本地的网络,难说不会有人找上来。倘若,她已经建起自己的农庄,有了现成的货源,那两位一定不会让她为难损失。可如果她没有,于qíng于理,他们就会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张歆也不能不给他们面子。供货关系,一旦建立,没有特别的原因,也不好中途断掉,换上自己的。且不说损害合作的基础和信赖,张歆自己就看不上这样的做法。
张歆暗暗估计了一下酒楼那边的qíng况,问:“农庄需要多久才能建起来?明年chūn末能不能产出?”
阿金方才已经堪察过田地,心中有数,也对张歆的qíng况作了些了解,知道她加入了程家少爷的酒楼生意,拿到了进货权,听她重心不在种庄稼而是蔬菜和禽畜,就知道他想把农庄的出产卖到酒楼去,那确实要抢在程少爷那边的人前面开始供货。
在原来的东家,阿金是从小厮做起,做到田庄总管之前,这样那样的活计做过不少,肯留意,善于学习,积累二十多年,也算诸事通晓,经验老到,万金油了。
盘算合计一番,阿金胸有成竹:“除了山脚下,准备挖塘的那一块,其他平地上的田,马上就可以开始耕种撒种。冬天可以种一茬麦子,还可以种怕热的叶子菜。如果从间苗算起,一个月就可以有出产了。坡地整出来一块,就可以种一块。山脚底下,沙石多,不好种,不挖塘的地方,可以盖房子住工人,建jī舍畜栏。眼下农事不忙,马上又是腊月,很多外出做工的都会回家过年,只要工钱给的好,人手充足。如果顺利,挖塘垒田,年前就能做个七七八八。只有一件麻烦。中等田还好,坡地上的土真的很差,没有肥,存不住水,种什么都不好长。挖塘挖出来的,多半也都是石头和沙子,抬到山上,垒田可以,不养作物。禽畜的粪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奶奶恐怕要想法子买些好土粪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