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更是有恃无恐,老子已经被一竿子打到底儿了!还能拿我们咋样?不让我当老农民了不成?!老子求之不得!
屯子里的人虽然各有各的小算盘,当初接收知青的时候也都有自己的打算,可是对糟蹋庄稼这件事,是都不能容忍的。
几千年的传统理念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融入所有农民的血液里,下地踩坏一颗苗都心疼半天,哪能受得了有人这么不把庄稼当回事儿!
民愤越来越大,就二道坎大队,就已经出现了好几起房东和知青动手的斗殴事件了。
郑满仓没办法,只能学习别的大队的经验,去上面请示,在大队建个知青点,把他们都圈在一个地方,爱咋折腾咋折腾去吧!
选来选去,最后把地址选在了周家隔壁的荒地上。这里在全屯子的最后街最东头,他们折腾起来也不扰民,而且,最主要的是,不会出现邻里矛盾。
周家那几个大小伙子,这些人再刺儿头他也惹不起!
周阳几个还真是对这事儿没什么感觉,这些别人眼里的刺儿头,跟他们从来不敢起刺儿。
而且他们的目光已经越放越远,越来越宽,根本不会把几个因为苦闷彷徨而放弃努力向上的知青放在眼里。
周晚晚把家里的花墙加密加高,现在,即使到了冬天花叶凋零的时候,站在墙外也看不见一点墙内的qíng况了。
门窗包括前后大门都上了DNA锁,除了自己家人,谁都别想自己开门进来。
知青点的房子几天就建好了,墙上的泥巴还没gān,知青们就被郑满仓迫不及待地赶进来了。
周晚晚在忙忙活活搬家的人群里看到了她最不想看到的人——赵宝生,还有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郭克俭。(未完待续。)
第二九八章 意外
自从几年前赵宝生在gān岔河水利工地受伤,周阳和周晨去他们家看了他一次以后,周家兄妹就彻底跟他断了联系。
是周阳坚决要求弟弟妹妹们不要再跟赵宝生和他们家的任何人接触的,因为他看到了赵宝生的姐姐赵宝华。
直到去了一趟赵宝生家,周阳几个才知道,赵宝生坚持回家治疗的真正原因。赵宝华怕弟弟受了重伤,被特批回城,挤占了她接母亲班的位子。
她得把弟弟接回来,时刻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绝对不能在她接班之前出任何意外。
本来,赵家三个孩子,第一个下乡的应该是大姐赵宝华,可是她又哭又求,就是不去,最后年纪最小的赵宝生扛不住姐姐的眼泪,主动报名下乡了。
后来,为了抢接母亲班的名额,赵宝华在父母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在她和妹妹之间选谁的时候,偷偷替妹妹报名下乡,又把自己烫伤。
赵家老两口拿着小女儿的下乡通知书,再看看缠着纱布的大女儿,只能狠狠心把撒泼打滚哭闹的小女儿送上了下乡的大卡车。
赵宝生回家养伤,还是住在厨房哪个狭小得伸伸腿就能把脚cha到锅里的小炕上,屋里没有窗户,任何时间都得点着灯,四壁被煤烟和做饭的油烟熏得厚厚一层污渍,连被子和衣服上都油腻腻一层。
屋里不能通风,又长期yīn暗cháo湿,有轻微洁癖的周晨简直是屏住呼吸任何东西都不敢碰地陪着周阳待了半个小时。
弄清楚赵家的qíng况,周阳马上警觉,赵宝生有赵宝华这个姐姐。那就是个巨大的麻烦。
而且,他对赵宝华这种没有人xing的人简直是厌恶到了极点,绝对得保护弟弟妹妹,不能招惹上这种人。
在把弟弟妹妹放在自己心尖儿上宠着爱着都嫌不够的周阳看来,赵宝华所做的这些事,简直禽shòu不如,完全没有人xing。
所以在赵宝华转弯抹角跟周阳给赵宝生要营养费的时候。周阳严词拒绝了她。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父母和赵宝生本人。
赵宝生羞愧不已,伤好以后回来,再也不肯主动找周阳了。
其实赵宝生身上一直有一股书呆子的痴气。自卑敏感又脆弱好qiáng,对他一直渴望亲近的周阳更是如此。
家人给他丢了那么大的人,周阳又明确表示出了不想跟他接触,他马上就退缩回去。话都不怎么找周阳说了。
这正合周阳的意思。在保护家人不招惹麻烦面前,赵宝生的感受完全不值一提。
周晚晚看着这个比她记忆中苍白瘦弱的赵宝生。心里的感受根本形容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