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特别不老实的开始扯着嗓子唱“huáng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qíng!”
爱qíng两个字被咬得又狠又重,反复吟唱,全知青点十多个男青年哄堂大笑,又是鼓掌又是怪叫,混乱又热闹,满满都是无处发泄的荷尔蒙气息。
等唱到“只要妹妹你耐心地等待呦,你的心上人儿就会跑来呦”,古桃已经面红耳赤要哭出来了。
这些男知青嘴里唱的,在这个年代都是被禁的“huáng歌”,可是现在已经没人会管他们这些了。只要不作出知青点,所有人都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青点里聚集了全大队十多个男知青,十多个女知青,男知青在这边起哄,女知青们都躲在一边看热闹,没一个去给古桃解围。
陌生是一个方面,她来找的是郭克俭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郭克俭在女知青中获得多少认可,她们对古桃的敌意就有多大。
最后,古桃等不来郭克俭,不得不离开知青点,来周家找周阳几个求助。
可惜,小汪威风凛凛地站在大门口,根本不让她进去。
周家院里虽然看不到知青点那边的qíng况,声音却是完全能听到的,有个漂亮姑娘来找郭克俭,他们早就知道。
可事郭克俭却稳如泰山,就是不出面,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
等古桃的声音在周家大门口响起来,沈国栋才把郭克俭给扔出去,“cao!都闹腾到我们家大门口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们几个惹的麻烦呢!赶紧出去收拾你惹的烂摊子!”
兄妹几个谁都没有要让古桃进来的意思。周晚晚不喜欢李淑华一家,周阳几个虽然问不出来原因,却一点都不耽误他们跟妹妹一起排斥这家人。
郭克俭出去了,知青点那边又是一阵起哄拉歌。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没过几天,周家兄妹几人就听到了一个让他们非常意外的消息,郭克俭和古桃订婚了。
第二九九章 准备
在这个年代,提倡的是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做贡献,献身大业牺牲小我,抹杀一切私人感qíng,几乎所有跟个人感qíng有关的事都要被贴上负面标签。
知青们可以在知青点随便折腾,只要不太出格,基本没人去管。
可是,一提到男婚女嫁的事,马上就会被高度重视,多少双带着有色眼镜的眼睛齐齐盯过来,虽然正常的订婚结婚还不至于上升到作风问题,个人前途却肯定要受影响。
女知青嫁给农村男青年的事被那样大力宣传提倡,发生的却很少,原因就是一旦嫁了,那就代表以后要一辈子扎根农村,招工,招gān,推荐上学,这些回城的机会都绝对不会再考虑你了。
男知青娶农村女青年亦然。
所以,虽然二道坎大队知青点里年纪最大的老三届已经三十岁了,可还是坚持不谈个人感qíng。与扎根农村相比,回城才是最重要的。
郭克俭这些年吃了那么多苦,费了那么多周折,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回城。他不可能不知道跟古桃订婚会导致的后果,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是爱qíng的力量让他放弃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可古桃来找他,他选择的是避而不见。
“这事儿先咱们自个家里人知道就行,不能宣扬,让人家知道了影响小郭回城!”李老太太压低声音跟周阳嘱咐,“日子就定在八月初六,那天你们兄弟俩陪着小郭去一趟小鱼沟,一家人坐一块儿吃个饭,就算把婚给定了!”
“可不能吵吵出去!小郭回不了城,咱家古桃以后也没好日子过!”李老太太又反复qiáng调。
“姥。我们不去我大姨家。”周阳很明确地跟李老太太表态。
“你这孩子!”李老太太轻轻地打了周阳一下,“你大姨当年做得确实不对,更不该那么说囡囡,姥这些年骂过她不知道多少回了,她也知道错了,你这么大个小子,咋还抓着这点事儿就不放了呢?!”
“再说了。这不是到了裉节儿(关键时刻)上了吗?!”李老太太安抚地拍拍周阳的胳膊。“咱这都是实在亲戚,这个忙你不帮谁帮?!”
“姥,这事儿是我们两家的事。关系怎么样不是她一个人说了就算的。她知道错了,我们可没原谅她。”周阳说得非常平静,却异常坚决,“她看不上囡囡。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您以后别跟我说这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