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妆_作者:青铜穗(328)

2016-12-07 青铜穗

  如今谢荣虽然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甚至因为举荐赵贞的缘故而遭他疏远,可是眼下却也已成为了都察院任御史。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他的升迁乃是因为举荐了赵贞的缘故,可是他是在御前有劝诫以及质疑诏令的权利的六科给事中,他们的话本来就极易入内阁和皇上的耳。而赵贞也的确因为在这方面大受重用而调去了户部,所以若说他的升迁一点也没有从中获益,是不可能的。

  她仅仅只说服过靳永这一次,就使他获得了这好处,而且谢荣过后会很快爬到他之上的位置,也被她说中了,他若再以原来的态度待她。就太不正常了。

  谢琬心知肚明,所以安然的接受着靳家善意热qíng的招待,而当饭后花厅里吃完茶,她含笑道:“我素闻表叔甚喜读书,想参观参观表叔的书房,不知可否?”

  靳永看了她一眼。含笑道:“有何不可?”遂起了身,引着她往书房去。

  到了书房,等下人们上了茶,谢琬便踱到书架前,一排排浏览过去。然后从架上抽出一本《孙子兵法》。说道:“表叔居然也爱看兵法?”

  靳永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身在官场,有时难免要学些防身之术。”

  谢琬笑道:“这么说,在表叔看来,朝堂也如战场了。”

  靳永捋须道:“难道不是么?”

  谢琬点点头,“表叔所言甚是。”到了这会儿,自然没有必要拐弯抹角了,她说道:“表叔身为御前近臣,不知道对于漕运怎么看?”

  “漕运?”靳永有些意外。沉吟片刻,他说道:“我朝开朝之初便重农桑经济,漕运是关乎南北经济的要道,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知道你想说的是哪方面?”

  谢琬道:“我是指漕帮。”她顿了顿,继续道:“不瞒表叔说,京中的聚福米庄乃是侄女的产业,这两年我一直是走的漕运往北运送粮食,可是最近漕帮突然有人加重沧州码头向商户收受的船银,扰乱市场,引得商户们怨声载道。”

  “私下加重雇银?”靳永皱起眉来,“你有什么证据?”

  谢琬于是从袖子里掏出青使穆癸按下手印的那张字据来,说道:“这就是他们违规收受商户银钱的证据,上头按的是漕帮青使的手印。我朝重开这京杭运河的初衷既是为着发展民生经济,使南北通jiāo,那么漕帮这么样胡来,就不怕引起民愤吗?”

  她把字据推向靳永。

  161 冷qíng

  靳永拿在手里阅看,凝眉半日,说道:“漕帮私下加收商户雇银的事虽然屡有发生,但因为漕帮本来就属三教九流,难以管治,朝廷一向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字据就是jiāo到皇上面前,也不定能起什么效果。”

  “要是这字据还不够,我这里还有样东西,表叔想必会感兴趣。”

  说着,谢琬又从袖口里掏出一物来,放在桌上,说道:“去年我在沧州码头夜游的时候,曾经在码头附近一条船里无意了发现这个。”

  靳永看着她放在桌上的那物,立时拿在手里,说道:“私章?”

  “不错。”谢琬点头。说罢,便把当夜邢珠如何发现的这颗印一五一十说了出来。“此印上用的是什么印泥,表叔久驻公门,想必不难看出来。”

  靳永素喜金石镌刻,拿着印对光看了看,神色就更加凝重了,“这是京师各大衙门通用的‘雨山泥’!你是说,有朝廷官员与漕帮勾结牟谋不义之财?”

  谢琬点点头,“虽然不敢肯定,但是从种种迹象看来,这个可能xing极大。从此印fèng隙里老旧的雨山泥看来,此人定是长期使用这个。所以十有**是公门里的人。”

  说完她又道:“可是我让人在京师查了许久,也没有查到这印的主人。同时我很疑惑的是,此人为什么出面替漕帮青使解围,如今漕帮里黑吃黑的现象十分常见,他是不是参与了帮助佟汾争夺沧州码头管辖权的yīn谋?”

  靳永沉吟半晌,望着窗外道:“朝官与漕帮勾结,这就不是小事了。”

  谢琬笑了笑,站起来,“不但不是小事,对侄女这样的商户来说,还是很要紧的大事。表叔若能办成这件案子,升官加级指日可望。”

  靳永深深看了她一眼。将那私章缓缓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