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内侍躬身,轻声道,“公子虔等人已经处决。”
静默了片刻,赢驷应声道,“嗯。”
赢虔,与赢驷不仅有师生qíng谊,也是亲叔侄关系。
赢驷几乎是在赢虔跟前长大,对其xing子很清楚,他虽然偏执却也忠勇,很难有叛国举动。然而他为了向商鞅报仇在朝野集结的力量已经威胁到政权,这股力量难保不会被老氏族利用,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死。
“去叫景监。”赢驷道。
“喏。”内侍躬身退了下去。
片刻,身后响起了快而不乱的脚步声,一个看起来有四十余岁、面白的男人躬身道,“君上。”
“魏国那边可有消息?”赢驷转过身来,问道。
“回君上,一刻以前来的消息,尚未观阅。”景监双手呈上一个细细的竹筒。
赢驷拂开袖子,伸手接了过来,打开竹筒,将里面的帛卷抖开仔细看了一遍,递还给景监。
景监大致看了一眼,面露喜色道,“既已入韩,想来没有多大问题,臣下这就令人去函谷关相迎。”
“不可掉以轻心,准备轻骑,随时关注消息,倘若一有异动立刻前去救援。”赢驷道。
赢驷很少一口气说很长的话,景监能感觉到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立刻应道,“喏。”
景监也是个识才之人,当初商鞅便是由他再三引荐给孝公。这次他虽未曾见过宋初一,却对此事万分重视。
秦国和别的大国不同,它的崛起,是破除一个几乎散落的腐朽框架,建立起一个坚固的新框架,而这一切,靠的是力挽狂澜的人才。
自从“求贤令”发出那一刻起,秦国便一直将人才放在首要位置,用人不拘一格,但凡真有大才者皆以国士相待。
入夜。
韩国成皋和荥阳附近忽然下起了大雨。宋初一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场bào雨阻住去路,只得在山间寻个避雨之处暂时落脚。
赵倚楼对山野求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很快便找到了一个山dòng。
这山dòng是在一座断崖下面,巨大的掏空了整座山体,两边通风,幸而外面虽然大雨滂沱,却没有多大的风,暂且能够避上一避。
众人满身láng狈,车云见山dòng中有不少枯叶枯枝,便从羊皮囊中倒出一只火折子,在崖壁凹入的地方点了火堆。
枯枝不多,所有人都将衣物脱下来烤gān,宋初一也不例外。
赵倚楼望着她身上仅剩的一件中衣,眉头微拧。这个人简直太没有自觉xing了,她不觉得自己和这些剑客有什么不同吗?
宋初一发现赵倚楼的目光,愣了一下,抓了抓凌乱的头发,笑道,“怎么,我最近和你在一起久了,是不是越发俊美了?”
赵倚楼gān脆眼不见心不烦的撇过头去,认真的烤gān自己的衣物。
宋初一不是不知道男女之别,但她七八岁的时候都还luǒ着上半身和师兄们掐架,她师父就从来没告诉过她男女有什么不同,全靠自己摸索。最近虽然感觉是有点不同了,但她身上不还还是留着一件中衣了嘛“闹什么别扭。”宋初一咕哝道。
第125章遭韩军围堵
bào雨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势头渐渐缓了下去,雨尚未完全停下,车云便整队再次出发。
就算是前世,宋初一有一段时日生活极苦,却也未曾如此不眠不休的策马逃亡过,她能够咬牙坚持,全然靠的意志力。
细雨蒙蒙的夜里,一群人策马疾驰,如同箭镞一般在沟壑纵横的一片苍茫墨绿之中穿梭,雨丝若银线一般,连接天地。
魏王宫内。
魏王一袭深褐色的宽松大袍,半倚在扶手上,面上神qíng一片yīn郁。
殿中跪坐在两侧的文臣武将也都沉默。
魏王盯着公子卬,久久才缓缓开口道,“你就是这么拉拢宋怀瑾的?”
太子接口道,“父王,此事也不能全怪丞相,我听说前些日丞相与怀瑾先生相谈甚欢,怀瑾先生亦无去意,听闻这次有数十人协助其逃走,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宋初一的身世背景成迷,但是数十名一流剑客不是一般人能驱使的。
魏王转向另一边,问一名将领道,“这次劫走宋怀瑾的是什么人?”
那武将叉手道,“回禀我王,是秦人臣亲自帅骑兵追击,杀死的二十五人中有十七名是秦人,另外发现一条向西密道,怀疑是秦国开辟的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