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大房那边又闹笑话了,还是因为杜家。
chūn耕是大房那边给gān的,平日里施肥浇水都是卢老汉带着卢明川并两个孙子gān的,这秋收自然还得他们gān。按理说,这已经变成理所应当,偏偏在胡氏那里出了幺蛾子。
杜寡妇为人虽喜欢算计,到底有时候有些面子功夫也是要做的,尤其卢家人这么识相,除了chūn耕那一回,后面几乎没让她费什么劲儿,就有人帮着她家把活儿给gān了。这不,眼见秋收来临,杜寡妇便拎着两包糕点,登了卢家的门。
哪知刚一进门,就让胡氏提起那两包糕点,给扔了出来,顺道连她一起轰。
胡氏一面轰人,一面骂杜寡妇不要脸,还让她歇了那点儿心思,以后杜家的地卢家人是再不会帮着种的。
胡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都不顾姐妹qíng分,更不顾彼此颜面,那是将杜寡妇骂得狗血淋头。杜寡妇颇有些反应不过来,难道说这亲大姐被休了一次,整个人都变了。
当初胡氏被休,在娘家受人冷眼,也曾上过杜家门。只可惜杜寡妇和杜廉浑然忘了当初以后要好好报答胡氏的话,只留她吃了一顿饭,连过夜都不让她留,硬是晚上将她赶了出去。
胡氏恼羞成怒,管杜寡妇要以前她在自己手里借的银子,这种时候杜寡妇怎么可能认账,自然是赖了个一gān二净。胡氏受rǔ而去,令杜寡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报复竟然应在了这里。
甚至她扯出卢桂丽来,都没能打消胡氏的谩骂。
胡氏说,别人她管不了,但她男人她儿子能管,谁愿意去gān谁gān去,别拖着别人。
这话将三个人都骂了,一个自然是杜寡妇,另外两个则是卢老汉和崔氏。要知道当初chūn耕之事是崔氏答应的,而平日里浇水施肥除糙的杂活儿,则是卢老汉出面招呼卢明川父子几个做的。
杜寡妇铩羽而归,卢老汉则是气得不轻,唯一称得上是高兴的,大抵也就只有卢广仁了。他早就不耐烦的,无奈他独木难撑,如今见他娘出面闹,他自然乐得轻松。
见村里人都忙着秋收,卢明海的心qíng有些黯淡。
做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现如今倒是没地可种,没粮食可收了。他自然想过再买地的事,可一来银钱不凑手,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地。
卢娇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扭头去找梅氏说想给家里买地的事。
进子叔给的聘礼银子,家里一文钱没动要给她陪过去,还给她陪嫁了三十两压箱底的。所以她就想临着要出嫁前,用自己的私房银子给家里买几亩地。
卢娇月手里本就还有几十两的私房,之前又卖了一副小件儿绣品得了一些银子,差不多凑凑也能有近一百两银子,多得卖不了,五六亩也是能的。
哪知却被梅氏拒绝了,梅氏说家里买地是以后的事,要买也是用家里的银子,不会用女儿的。
卢娇月还想说什么,梅氏却道:“女子的私房银子是自己底气,是自己的腰杆子。按照你外婆家乡那边的规矩,女子出嫁,娘家给的嫁妆要够她用一辈子,这样在婆家的底气才足。咱们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自然做不到这样,但也不能要你的私房银子。而且进子如今没事做,好不容易赚了一笔银子又花去了这么多,你们以后的日子还长,手里多留些钱,若是有啥事,也能便宜些。”
说完,自然又传授了卢娇月一些为人妻的道理。这阵子,梅氏总会借着身边事,给女儿讲些例如此类之事,也是想让女儿以后少走些弯路。
卢娇月无法说服梅氏,只能打消了这种心思。
秋收渐渐落幕,村里又恢复了一副萧条的景象,在这当头儿,二房家却是越来越忙了。
转眼间就临近了婚期,眼见日子一日一日接近,可怎么都觉得手边事没做完。这几天梅氏就像是没了头的苍蝇,到处忙着张罗,明明有些东西已经准备了,可她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这是陷入了嫁女的焦躁期,卢明海没少劝她,可惜没啥用。
明天就是正日子了,头一日卢娇月陪嫁的家具就已经运到了周家去。一同去的还有梅氏所请的几个亲戚家的妇人,是去给卢娇月铺chuáng的。五郎和六郎也被带过去了,作为压chuáng童子,他们今天要在新房的炕上睡一晚。
卢娇月已经有近半个月没见过周进了,新嫁娘出嫁前是不能见未婚夫婿的,梅氏特别在意这件事,之前是因为实在隔不开,便听之任之,眼见马上就要临近婚期了,自然又将卢娇月管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