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丽急喘一口,脸色煞白,她紧紧地攥着卢娇杏的手。
“杏儿,你说得可是真的。”
卢娇杏点点头。
卢桂丽眼睛一翻就厥过去了。
卢娇杏见此,心里又气又急,暗骂卢桂丽一个病秧子身体,还成日里想些有没有的,嘴里却是焦急地叫起人来。
卢老汉一众人涌进房里,崔氏一见歪在炕上昏迷不醒的女儿,就赶忙扑了过去。
“二丫头,你怎么了?杏儿,你到底和你小姑说了什么?”
果然,一见自己女儿出了事,立马就对她变了颜色。
卢娇杏心中讥笑,面上却是怯怯道:“奶,我什么都没说啊!”
无缘无故被打的乔氏,这下总算找到出气的筏子了,她上前一把拉过卢娇杏,一巴掌就打了过去。
“你这个死丫头,我让你不要招你姑,你非不听,她多jīng贵啊,是咱们家顶顶jīng贵的人儿,是你能招的……”嘴里一面骂着,手上劈头盖脸的打。
梅氏有些看不下去了,劝道:“三弟妹,你打孩子做什么。”
乔氏翻眼道:“我打我家的孩子,关你什么事!”
梅氏被气得不轻,面上不言,心里却是骂道自己不长记xing,那三房的事就不能沾。
卢老汉心急女儿,又见那老三媳妇闹腾不休,拿着打孩子做筏子讥讽小女儿,气得手都抖了。
“滚,乔氏你给我滚出去!”
乔氏撇撇嘴,停下手里的动作,拽着卢娇杏就往外走,边走还边小声咕哝一句:“当谁愿意呆在这儿!”
卢老汉顿时被气了个仰倒跌。
“老三,你给我休了她!”
卢明山讪讪的笑着,忙道:“爹你放心,我这就去收拾那个臭婆娘。”边说,人就撵了出去。
一见他这副样子,就是没将卢老汉的话听进耳里。
卢老汉气得脸都青了。
可儿子是自己的,儿媳妇是当初自家选的,他也只能说一句冤孽啊。又见那边老婆子掐女儿人中没有反应,也顾不得三房两口子了,赶忙吩咐老大卢明川驾了牛车去请大夫。
折腾了一天,直到下午的时候,卢桂丽才醒了过来。
卢桂丽这是老毛病了,心和肺都有问题,一受刺激人便会厥过去。平时累不得冻不得,只能好好养着,一旦老毛病犯了,那就得吃药。
赵家屯的刘大夫帮卢桂丽看这病十几年了,十分有经验。人来了,脉一把,开了药,人便走了。
这边倒是轻省了,卢家被折腾的人仰马翻。三房两口子缩在自己房里不出门,照顾小姑男人cha不上手,婆婆平日里是个挺利索的人,一旦碰到小姑的事就手足无措,梅氏便只能陪着大嫂留在西间看着小姑子。
卢娇月也留了下来。
上辈子小姑也是这样的,在卢娇月的印象中,小姑一直没有嫁人,就在卢家呆着。因为她,家里一直闹腾不休,可不管怎么闹腾,卢家一直没有分家。
反正在卢娇月记忆里,直到她和娘家断了联系那会儿,卢家也没有分家。
卢娇月和卢桂丽并不亲近,可能是因为生病的原因,卢桂丽待谁都淡淡的,所以卢娇月并不知道小姑最后到底怎么样了。此时看见面色苍白躺在炕上被奶奶喂药的她,心中升起一股怜悯感。
“你小姑的命真苦,一辈子就被这身子拖累了。”
待卢桂丽喝了药睡下后,梅氏便带着女儿出了上房大门。
卢娇月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梅氏叹了一口气。
当年她嫁进卢家时,还没有小姑子,后来她怀上女儿的时候,婆婆突然也怀上了。彼时,婆婆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谓是老蚌怀珠。当初村里没少有人打趣她,说婆媳同时怀上,也是一件罕见的事。为了这事,她没少和村里人红脸。
后来婆婆生下了小姑子,她也生下了月儿,两人是同一年的,只是一个是年头,一个是年尾。
小姑子打从生下来身子就不好,她的这种不好是有毛病的不好。大夫说这孩子不好养活,即使养活了,以后也是个药罐子。
后来果然应验了大夫的话。
其实别说三房两口子,有时候梅氏也会心生怨怼,家里看似来钱的门路不少,他们二房做豆腐赚钱,三房卖货赚钱,大房虽没有自己的营生,但日里大哥和两个侄子没少出去打零工,更不用说还有家里这十几亩田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