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满唐/大唐女法医_作者:袖唐(545)

2016-12-01 袖唐

  冉颜虽对这些世家大族为利所驱的人没什么好感,但对待老夫人这样地传奇巾帼,还是保持着尊敬的态度,遂转身让晚绿回去取箫。

  随着侍婢进了内室,老夫人早已经没有了方才似睡非睡的样子,正jīng神奕奕地跪坐在胡chuáng上品茶,听见脚步声,头也未抬地道:“坐吧。”

  冉颜满腹狐疑地跪坐在对面的席子上,侍婢便上了一盏茶,唐朝煮茶里面都会放香料,而这一盏却是青碧的汤水,散发淡淡的茶叶和竹叶混合的清香。

  “你chuī的那首关山月,是萧钺之教你的吧。”老夫人放下茶盏,看向冉颜。

  冉颜道:“正是。”

  “梅花已映关山月,箫曲犹绕凤凰台……我当年在陇西的时候也常常chuī奏这首曲子,离今……已有四十年了吧,久未闻曲,今日乍一听见不禁勾起了往事,你可愿意再为老身chuī奏一遍?”老夫人向前探了探身子,似有请求之意。

  冉颜没想到老夫人竟是如此有礼,连忙还礼道:“能为老夫人演奏萧曲,是阿颜的荣幸。”

  老夫人面上笑容浅淡,却让冉颜觉得,她其实笑得十分畅快。

  “你啊,真像阿宁。”老夫人感叹道。

  阿宁,李秀宁,平阳公主的闺名。老夫人也姓李,想来也是皇族,又与平阳公主是姐妹、战友,因此从来直呼其名字。

  “老夫人过誉了。”冉颜道。

  老夫人仔细地看了冉颜几眼,越看越像,并非是长得相似,而是骨子里那份高贵,沉着的姿态,慡直的xing格。垂下眼睑,老夫人才转而道:“莫要将她们的话放在心上,安安心心在郑府待嫁。”

  老夫人实在不屑杜氏几人的手段,在她看来,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家子气,有时候用的法子根本连计都算不上。

  刚开始老夫人还勉qiáng伸手管管后院里的事,到后来连看着都觉得乏味,便也懒得和稀泥。

  与老夫人同一代的,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红颜。

  凌烟阁二十四学士,他们的夫人没一个省油的灯,从乱世出来的女人,有如李老夫人这样智谋型,也有如舒娘那样骁勇型,也有如萧氏老太太那样历经数朝离乱而依旧荣光的女人。她们谋的是天下,为黎民百姓而战,胸襟开阔,目光长远,是血洗出来的一代,自不是关在后院里斗来斗去的妇人所能比。

  冉颜轻轻颌首,今日老夫人的态度比之上次要热qíng了不少,她不知道是因为那一曲《关山月》还是因为她今日的表现,总之,竟然是莫名其妙地得了老夫人的眼缘。

  冉颜前世在处理公务的时候就十分受老人家青睐,没想到隔世之后,还是那么入得老人们的法眼。

  片刻之后,晚绿捧着箫回来,冉颜看着那箫,不禁微微一笑,接过来试了两个音,便道:“儿对音律领悟力极差,只qiáng记得曲调,chuī得不好您莫怪。”

  李老夫人捻着佛珠,微微笑道:“好。”

  这首《关山月》是冉颜练习萧曲最先学会的一首曲子,以她锲而不舍的毅力,早已经chuī奏过千遍不止,即便不用思考也能自然而然地chuī奏起来,更逞论她此时是用心了的。

  老夫人眯着眼睛,静静聆听。

  曲子很短,一曲终了,老夫人还沉浸在其中,久久之后,才道:“指法纯属,也能得要领一二。”

  冉颜有些不好意思,她的确没什么音乐天赋。

  一旁的侍婢平意微微笑道:“颜娘,老夫人可是个中高手,很久没有夸赞过别人了呢!”

  听着这话,冉颜心知肚明,老夫人夸她,是因为觉得她够努力。冉颜笑道:“常言道勤能补拙,不过儿也知道,有些东西还是要靠天赋,再勤也无法达到巅峰。”

  “你如此努力却是为何?”老夫人很满意冉颜的自知之明,不骄不躁。

  “唯喜而已。”冉颜从来都是如此,一旦决心做某件事qíng,势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才肯罢休。

  老夫人颌首。人老了,就有一种宿命感,总觉得冉颜的出现,是为了抹平她对于平阳公主早逝的遗憾,“阿宁智计百出,征战沙场,最终没有能马革裹尸,却因难产丧命,所以说……女人啊……”

  听着这句莫名的感叹,冉颜心中竟有些怅然,静静坐了一会儿,见老夫人眉宇间已经有了困倦之意,便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