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其庶_作者:潇湘碧影(946)


征用了庭芳的大迎枕,舒服的盘腿做土豆。徐景昌简直:“……”
昭宁帝捡了个舒服的姿势懒洋洋的靠着,又对庭芳道:“你怎么自在怎么来。我还带了好些吃的,你问问太医,捡着能吃的吃了,不能吃的赏人吧。”
庭芳忙道:“谢陛下。”
昭宁帝摆摆手:“你快好起来是真,你病着,我们徐都督直接就不肯去衙门了。禁军的事儿都能报到我跟前,这是嫌我不够累咋地?”
徐景昌不好意思的道:“我明儿就去衙门。”
昭宁帝恨声道:“你不去衙门也就罢了,竟是事儿都丢开不管!”幸亏他一脚把太医踹进门抢救,要不然徐景昌真就废了。
徐景昌忙请罪。
昭宁帝懒的理他,对庭芳道:“周毅上折子请示是否招安韩广兴,你说呢?”
庭芳道:“什么条件?”
昭宁帝道:“就是问你条件。也是曾掌兵好几万的人了,官给小了他心不甘,早晚生幺蛾子。官给大了,朝廷颜面无存,还惹得那些不想反的人生出反心,拿造反当科举。”
庭芳想了想道:“不拘大小,弄进京了就等于剪了翅膀,再扑腾不得。”
昭宁帝道:“说你自己呢?”
庭芳笑道:“可不是?我才回京时,家门都不敢出。”
徐景昌道:“果就记仇了。”
庭芳道:“不独怕你恼,还怕无根无基,出门就被文官抓着bào打。我这太傅可怄死他们了。”
昭宁帝撇嘴道:“他们若能写出你那般折子,我当下就给太傅,嫌太傅不够体面,我能替他重新搞出三公,叫他做太师。结果一个个就想着给我圈地!”
庭芳道:“我正想说呢,还得高薪养廉。都是人中龙凤,那百八十两的月俸能看?我那五千两的年俸陛下还欠着呢,不靠别处捞点银子,当真要饿死了。”
昭宁帝才想起庭芳与徐景昌的年俸一直拖着,叹道:“没钱啊!太傅想个赚钱法儿吧。”
庭芳道:“好。”
昭宁帝惊了:“真有啊!”
庭芳笑道:“有个方子,陛下使人去海边弄个作坊,从渔民手里收那贱的快不要钱的海带,拿锅熬,跟熬驴胶似的,待那海带汤熬gān,会有huáng色的结晶粒。那便是味jīng。一锅海带才能熬一点子味jīng,说起来不过费些煤,却是很有赚头。至少不占地方,运费就能省了一大笔。还可以卖给洋人,捞点外快。”
昭宁帝道:“海带挺贵的呀。”
庭芳笑道:“那是运费贵,在海边再不值钱的。只是得寻可靠的人,不然什么事都能闹出幺蛾子。譬如qiáng买qiáng卖,譬如明抢渔民的海带。只朝廷赚三瓜两枣,民众没钱,不过是换个法子剥削。得两厢受益,方是上策。”
昭宁帝道:“还是同你说话明白,他们就只知道同我喊轻徭薄赋。”
庭芳道:“那是自然,轻徭薄赋是常理。要怎生轻徭薄赋,却得陛下想法子。陛下,责权统一,您是天下共主,自要受天下最大的苦楚。一味享乐,不就是昏君了么?”
昭宁帝道:“我一个人怎么想的出来,我都想了,要百官何用?”
庭芳笑道:“所以圣人又说了,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譬如方才那熬海带的活计,我便只有一个思路。具体怎么熬?怎么提高产量?怎么保守秘方?都得在厂子里的人才知道。外行不能指挥内行,我想方向,到了具体cao作,就得乖乖听技工的,哪怕技工他不识字呢。”
昭宁帝道:“这便是孔子垂问老农的典故么?”
“然也!”
昭宁帝立刻陷入沉思。庭芳有些不舒服的动了动,徐景昌搀了她一把,她顺势就倒在了徐景昌的怀里。
昭宁帝又问:“还有别的赚钱法子么?我方才算了算,那味jīng只是小巧,再赚大抵也就给你发个俸禄。”
徐景昌道:“军火。上回四妹妹给菲尔德的军火,他们当时就说好。我想法子再继续改良。”
昭宁帝道:“南昌的作坊搬回京吧,往日是怕叫人发现,现在正是好进京的时候。”
徐景昌应了声是。
庭芳又道:“一个产业自是小巧,便是bào利如玻璃宝石,一年能赚十万两,那都是巨富。可是十万两,对朝廷来说,又算的了什么?故陛下得有产业思维。”
“何为产业思维?”
庭芳道:“还拿海带举例子。某村设厂,渔民售海带与厂家,本不值钱的海带立刻就能补贴家用。熬海带要工人,当地不出海的妇女即可赚钱。熬海带还要柴禾煤炭,小孩子便能收集燃料倒腾些零花。只要味jīng源源不断的卖,当地的经济登时就好了。只一个法子,只能兴旺一个村。故我才说,得派妥当的人。只有妥当的人去了,方可带动经济,若是那一味贪的,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孩童没零花,卖糖葫芦的就没了;妇人没散钱,卖绸缎的就没了;家庭没余额,卖日用品的跟着就活不下去了。商业是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期间还涉及物价,朝廷定价是不成的,可由着市场胡乱哄抬,更是胡闹。所以得养一大帮通晓经济之人去算,算他们之间的均衡点,算盈利的区间波动。这便是宏观调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