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洛妍的书房不小,书也不少,与大燕相关的尤其多,也不知是她自己带的,还是杜府的人随手搜来放这里的,估计可能是后者,因为她很快便从上面找到了一本大燕圣皇的传记——还是当年南唐的人写的。
之后的几天,慕容洛妍开始了不动声色的恶补——她前身的记忆虽然有,但毕竟并不关心政事杂务,很多事qíng只知道一鳞半爪,而因为从小就习惯了,所吃所用的那些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在她看来也是毫不稀奇,所以,如今反而只能从各种杂书里面,将这个时代的真相慢慢拼凑起来。
足足花了七天,洛妍才把书房里各类杂书或粗或细的各自看了一遍,心qíng也渐渐从密集的qiáng雷爆天气变成了如今的麻木。
她所处的时代,时间上相当于原来世界的宋代——大概就是所谓的平行空间吧。这里的历史是从五代末年开始改变的,按史书上的说法就是,一代雄主燕太祖慕容晖横空出世,先是辅助西夏李氏平定西北,后受禅让为王,随即在一统北方后称帝,定都上京(洛妍特意找了本有地图的书来看了看,确定那就是北京),却没有挥兵南下,而是与南唐隔长江而治,声称“江南令人骨软,制之则可,辖之反为害。”又说:“chūn花秋月可惜也。”
这位燕太祖雄才大略,天下罕见,扫定天下之时,就制造出了火药、qiáng弓等利器;登基后又设立工商局,专营肥皂、牙刷、玻璃镜等新巧之物,获利无数,又推行新农具、新作物,开科举、武举,劝商事、善事,短短二十年,便将大燕治理得铁桶一般,万国来朝,端是盛世。太祖又最恨贵介子弟耽于玩乐,登基之始就设了huáng埔军校,贵族子弟务必从该校毕业,方有承爵的资格……故两三代下来,大燕武风亦丝毫不坠。
他武功虽隆,文才亦盛,动辄写出惊世华章,让南唐文人也倾倒无比,在传记后面特意列出了大燕太宗诗文集——看得洛妍险些没吐了三升血,从“大江东去”“生当做人杰”到“北国风光”竟抄了个全,最可气的,好些还没抄对!但也足够他骗到当时上至南唐公主(用的还是那首李煜没来得及写出来的“chūn花秋月”!)下至青楼花魁的无数芳心——他自然都笑纳了。看到这里,洛妍默默地仰天长叹:原来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自己为了保命耍的那点小滑头算个P啊!
至于大理的发展,倒是正常一些,这个大理便是历史上那个云南的大理国,三十年前,南唐君臣昏庸,国力日微,大理名臣高升泰便废了一力依附讨好南唐的明帝,拥保正帝登基。南唐发兵来讨,却被高升泰打败,并乘势北上,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高升泰监国二十年,甚有手段,与大燕也隐隐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十年前,保正帝便将皇位禅让给了他,但高升泰即位仅两年即病逝,临死却把皇位还给了段家,也就是如今的文安帝。
洛妍越看越觉得眼熟,悄悄找来天珠一问,果然,保定帝的名讳为段正明,而文安帝的名讳则是上正下淳,大名鼎鼎的段王爷段正淳是也!至于当今的太子便叫段誉!一时间,洛妍只觉得脑门上天雷滚滚,经久不息……
好吧,她知道段正淳和段誉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奈何金大大的小说影响实在太过qiáng大,以至于她在清醒过来之前已经不由自主追问了一句:“太子妃可是王语嫣?”换来了天珠无比纳闷的目光:“太子妃怎会姓王?自然是高相国家的大小姐!”
洛妍大囧。因此,当后来她发现太祖的旁系孙女,也是自己前身最崇拜的那位“飞公主”显然也为穿越同仁时,心里已经波澜不惊了——天师不也说过自己会像她么?
当然比起拉风型万能穿越者燕太宗来说,这“飞公主”走的显然是低调华丽的路线,先是创立了一些连锁的甜点铺、酒楼、茶馆、女子俱乐部等高利润企业,然后又发明了一些新婚内衣、双色眉笔、不脱色胭脂之类的奢侈品,总之,在为大燕大把搂钱的同时,也极大的改善和丰富了广大古代妇女群众的jīng神物质生活:就拿那不脱色胭脂来说吧,若不是它,洛妍如何能把那条从花园泥地里找到的千足虫,染出那么触目惊心的鲜红色来?只是,作为天命所归的穿越接班人,这两位前辈把能gān的大事都已经做完了,她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