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生活_作者:西木子(378)

2016-11-22 西木子 清穿

  慧珠犹自不信的看着胤真的举动,不由呆愣住了,直到宝莲回过头唤她,方回过醒,就着小娟的搀扶,满眼笑意的跟着父女两身后,如一般去庙会的寻常夫妻,逛了街摊,又去了庙里观看佛诞仪,添加香油钱,然后因而获得响午斋菜素食,最后再去山上踏了。直至日头偏西,胤真才送了慧珠母女回了庭院,并当日晚间返京。

  随后几日一晃而过,又至四月十三日,康熙帝往热满足要求避暑。当日天明之时,慧珠带着宝莲乘了马车去了北郊城门外,远远的就见御帐浩浩dàngdàng的队伍驶过,也看见了胤真、弘历父子一人一匹骏马随着明huáng色的马车慢慢驶过眼前……

  (今天写的很晚,传的晚了,因为快写四四登基,便写下子民间的事qíng……昨天那章丁忧出错了,不过很快会有其她qíng节圆的……明日加更,谢谢投票的亲。)

  二百一十二 等待

  康熙帝御驾远行后,又是一年暑下如期而至。每日天明时分,已有似火骄阳横空于上,赤日炎炎,灼热的人酷暑难耐;再时不时一场bào风骤雨而过,地面热气全涌沸腾,更是气闷滞缓。然而,越来越烦躁闷热的天气,之于皇权下的京城,却俨然凉凉秋意一般,淡淡的,瑟瑟的,犹如无痕的秋水,掀不起,一丝波澜,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

  慧珠不知京城时如何的宁静,或是平静下掩盖着怎样的狂风bào雨,她一如一位寻常的八旗贵妇人般,在这座僻静的江南庭院里避暑游乐,优哉游哉的过着奢侈雅致的小日子。

  八月的一个午后,知了声声,蝉声阵阵,白晃晃的日头最是灼人,人也懒洋洋的卷缩在室内,避阳挡日,抑或神qíng恹恹的午睡小憩。

  绣楼里,流火般的日光被挡在檐壁冷窗下,绿油油的繁枝密叶给屋室投下一片yīn凉。

  jīng致奢华的正屋里,靠着yīn韵影壁后,置有一张紫檀五屏式大罗汉chuáng榻,中间用一方紫檀卷云纹小几左右隔开。慧珠和索卓罗氏二人正一人一边,歪躺在chuáng榻上,隔着小几面上燃起的缕缕檀烟,有一搭没一搭的拉扯着闲话,神态闲适安逸。

  忽然,竹帘随声撩起,小娟亲自托着捧盘而入,行至罗汉chuáng前,稍是屈膝行礼,就一面把捧盘上的吃食摆桌,一面轻声说道:“想着主子和二奶奶还没歇晌午,就趁着格格和表小姐午睡的当头,做了些消暑的吃食端上。”说着就将两只五彩琉璃小碗摆在二人面前,又取了两只小银勺置于碗里。

  慧珠看了眼对面矮塌上酣然入睡的两个粉雕玉琢的四五岁女童,随手打了下扇子,便回过视线,坐起身,舀了勺搅拌着红豆的碎冰送进口里,随即眼睛一眨,眯米笑道:“秋老虎正厉害,吃着这个最是不错。”

  索卓罗氏用扇半遮,看着对面一脸享受模样的夫姐,抿嘴轻笑。她这位夫姐有些不同常人,时而有种身处高位的威严气势,时而又如闺阁少女般无忧世事,看似简单朴实,却总在你毫无防备之时,dòng察一切,实在让人看不透。

  慧珠见索卓罗氏望着眼前的刨冰微有怔住,摇头轻轻一笑,然后挪开小碗,抬眼说道:“你肚子都七个月了,还是少吃些凉的好。唔,就用些江米藕好了,对了还有这凉粉儿,上面浇了酱油,米醋,芝麻酱,蒜汤,辣椒油,腌胡萝卜丝等调料,酸辣适口,你也该入口的。”

  索卓洛氏不好意思的笑笑,对慧珠一一道出面前吃食的佐料有些傻眼,半响才在慧珠、小娟主仆俩的讪笑中,回过味儿,就着勺子舀了口,品尝道:“确实好吃。”说罢,又连食了几口,疑惑道:“这个该是宫里才有的吧,奴婢从未见过。可是看着食材并不名贵,倒不似贵人所用。”

  慧珠不由分说兀自笑起,好一会儿,方止笑道:“这是京里西南边小巷子人常吃的,是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百姓家用来消暑的,他们撒一把辣椒和些醋就吃了。你是宝贵人家出身,自是不知道了,我也是四月上香的时候,爷他……在庙彰的小摊子上吃过,便差人学了做法,自己做了吃。因是你前几月害喜得厉害,我不敢拿出来,这日见你都快足月了,才吩咐做了。”

  小娟接话道:“二 奶奶您来这小住的三个多月,主子都是亲自jiāo代了厨房做补食,前些日子您无食yù,主子暗下可是担忧急……”话犹未完,见慧珠怪责的瞪眼看来,忙话锋一转道:“主子和二奶奶可能不知,这凉粉儿还有一俗名叫‘拨鱼’,您们看碗里的这凉粉儿可像一条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