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生活_作者:西木子(607)

2016-11-22 西木子 清穿

  小禄子也经不住心浮气躁,唤了随行宫监拿了一把扇子,便是到胤禛

  身后,一面为他打着扇子,一面询问道;“日头热得厉害,要不奴才在

  亭子外围一层冷布挡挡热?唉,这也不知娘娘她什么时辰才下山。”

  胤禛揭开盖碗,呷了一口茶水,语气笃定道:“不用麻烦了,每

  妃她最迟半个时辰之内,必到。”言毕,眯眼看着外间的日头,嘴角

  不易察觉的微微翘起。此时懊热的暑气,正好似他此刻地心境,又是急

  躁又是不安,只因那种等待的迫切。

  心想着,忽听一阵马蹄声传来,胤禛撂下手中的盖碗,急忙站起身

  就要走出厅外,却在听见马厮的嘞马声,又顿下步子,慢慢踱到亭子门

  口,背手负立,目光一瞬也不瞬地盯着亭外不远处的那辆马车。

  当期盼已久的人从车窗里探出的那一刻,胤禛突然发现他心下有

  瞬间的停止跳动,随即便是满满的暖意溢满心扉。又在那人一脸惊喜的

  看着他之时,他觉得为她所做的一切已然值得。

  。他又能看多久呢?

  念头一生,胤禛被面上不禁一沉。却不及他细品个中滋味,就见慧

  珠已焦急的要走进亭子,他忙暗自平复陡生的悲凉,望着耀眼的金辉下

  渐渐走来的倩影,心道;让他再陪她一日 ! 只是做为丈夫,简单的陪她

  一日 !

  于是,等慧珠走进亭子里,他状似若无其事的牵起她的手,席间像

  一个寻常的丈夫一样为她盛饭布碗筷。不过显然,他丈夫的角色做得

  并不好,不约片刻,他已不大习惯的住了手,由着她服侍他用过午膳。

  坐在二楼戏台上,胤禛兀自莞尔的回忆着长亭里的qíng形,忍不住扬

  起嘴角,下意识的就想去看慧珠,却见她一脸纳闷的盯着他,他忙低

  头微咳一声避开了尴尬,但又觉这未免太失身份,脑中飞快一转,说

  道:“这戏也该完了,朕刚个儿想起回巷子的另一条路上,在卖莲花灯

  像七巧娘娘许愿。不如绕远路回吧。”话一落,果真就见 慧珠两眼一

  亮,连声应是,只差没拍手叫好。

  遂余后,《鹊桥会》结束后,二人绕着远路信步河岸。不知是心

  qíng缘故,还是受子夜的静谧所感,无知无觉间就到了河灯许愿之地。远

  远便能瞧见波光粼粼的河水里是一盏盏飘至远处的河灯,似乎还能听见

  妇女们三三两两的说笑声。

  “老爷、夫人,奴才打听过了,桥头这家的老汉每年七夕都要来这

  摆摊,至今已摆了三十多年。听说,他卖的河灯最灵,常有得了愿的夫

  人小姐还愿酬谢。”小禄子一边指着买灯的老汉介绍,一边在前面引

  着路。

  慧珠一 听小禄子这样说,立即来了兴趣,待得走到摊位前讨,转脸

  看向胤禛道:“老爷不如也挑一盏许愿灯放。”说着,像是熟知胤禛

  会拒绝似地,忙极快的挑了两盏一模一样的莲花灯,唤了小禄子付

  哉,才递给了过去道,“正好一双,很是吉利地,老爷可得写上一句话

  放灯。”

  胤禛面似不qíng愿的接过莲花灯,故作勉为其难的答应道工“恩,拿

  笔来,就随意写上一句好了。”说罢,小禄子立即从老汉那取了红纸条

  和笔奉了过去。小然子已有样照样的取了纸笔呈给了慧珠。

  慧珠的心思简单,如今心心念念的只有胤禛的身体,这般,她很快

  的就在笔下写了“愿他康泰”四字,然后叠过红纸,一面往莲花灯里

  放,一面略到好奇的悄声上前两步,低头一看,方寸大的红色纸上,

  赫然清晰的写着“若有来生,我必寻她”八个苍劲有力的打字。

  笔势一收,胤禛满意的看着纸上的八字,正yù将它折叠起来,只听

  身后“啪”地一声脆响,旋即一道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若

  有来生,我必寻她……”

  听至此,已知再遮掩不住,胤禛皱了皱眉头,转身捡起掉在地上

  的笔递给慧珠,抬眼却见她一脸不可 置信的样子,莫名地他心里一晃,

  不及反应之间,已跨前一步,许下他打算一直德下的诺言:“你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