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清_作者:舞慈荏(13)

2016-11-22 舞慈荏 清穿

  是了,也惟有这样的女子,能配得上涛贝勒这样的男人吧?

  且不说他在这边感慨,婉贞说完之后,便感觉载涛揽着她的腰的手紧了紧,转头看去,他正凝视着她,眼神柔得出水。

  “来,我再给你介绍这一位。”他指着方才说话那人,道,“这位是杨三元,字小楼,月楼先生的公子,深得先生的真传!我们年纪相近,便经常在一起切磋,也一同向张先生学习中。”

  杨小楼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贝勒爷过奖了,什么切磋,是我向贝勒爷请教才是。”

  听了婉贞方才的话,受到震动的可不止张淇林一个人。他知道这位福晋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说话便也少了几分顾忌。

  婉贞笑着点点头。听他的语气,这人应当就是载涛的死党了,因此她的应对自然又与方才张淇林不同:“爷能得小楼先生相伴,想必学起戏来会有趣许多。幸会了。”

  杨小楼笑道:“福晋客气了,叫我小楼即可。”

  婉贞笑了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淇林看着她,笑道:“今日与福晋初会,承蒙不弃,不才愿献上一曲,为福晋讨个吉祥。”

  载涛抚掌笑道:“妙极妙极!贞儿,张先生的堂会可是jīng彩至极,平日里难得一见,今日不听可就可惜了!”

  人家一番好意,婉贞自然也不好推辞,左右此时无聊,便道:“如此,我便洗耳恭听了。”

  张淇林看了看杨小楼,道:“那,不如就让我们两个为福晋献上一出《安天会》如何?”

  婉贞是不懂京剧的,自然也不会懂得什么戏名之类的东西。反正人家怎么说她便怎么听,于是点了点头。

  张淇林和杨小楼走上戏台,摆好架势,唱将开来。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虽然大力提倡保护文化遗产,但京剧始终还未成为主流大众文化,婉贞自然也是很少听的。偶尔在电视里看到了,也只觉得曲调乏味、qíng节拖沓,每每听得人昏昏yù睡。然而到了这里,除了京剧便再没有其他的娱乐节目,老夫人不时拉着自己的儿媳去听戏,不听也得听,渐渐便也习惯了。然后她发现,原来京剧在戏园里听跟在电视上看,感觉完全是天差地别的两码事!只有在这古色古香的戏台上,沉浸在这样原汁原味的氛围中,听到的京剧才会分外有味道,充满了令人沉醉的不可思议的魔力。

  虽然她还是对所唱的内容一知半解,但就是那唱念做打,也已经足以深深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千年文化传承的国粹中去。

  听着听着,忽然。

  “贞儿。”载涛在她耳边轻声叫道。

  “嗯?”她头也不回。

  正看得兴起呢,别打搅她!

  “谢谢。”冷不丁听到这么一句。

  “啊?”她愕然转过头,看着他。

  他趁势在她唇上轻轻一吻。

  “你是第一个不会瞧不起我与他们相jiāo的人。”他暖暖地笑着。

  她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些人当是属于演艺明星这一类的人物吧?在后世人的眼中,他们应该是被高高追捧的,而不是被人处处看低。因为早生了百年,所以便有截然不同的命运,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第一卷 清闺芙蓉 第八章 扮装

  听曲的时间实在过得很快乐,之后与张淇林和杨小楼闲聊,说起北京城的风俗民qíng,令她向往不已。

  虽然以前也曾经到过北京数次,但那是现代的北京,qiáng烈的现代气息已经冲淡了那古色古香的韵味,跟现在的北京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今虽非自愿,但她毕竟是穿越了,身处这六百年古都,却一直没能出去走走,长久以来便是她的遗憾,如今听他们说起那许多趣事,更加有了qiáng烈的亲眼去看看的冲动。只是古人三从四德,女子不可随意出门,像她这种身份地位的女人更不可抛头露面,种种规条,让她叫苦不迭。

  张淇林和杨小楼对这位福晋的印象是颇好的,再加上她没有架子,因此很快便混熟了。临走时,他们邀她去真正的戏园子里听戏,她面上答应下来了,心中却只能苦笑——若是普通的山野村姑也就罢了,身为贝勒福晋,又如何出得去?

  载涛噙着微笑,看了她一眼,眼神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