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清_作者:舞慈荏(533)

2016-11-22 舞慈荏 清穿

  光绪心中一阵激dàng,这就是他的婉贞,有qíng有义、敢爱敢恨的婉贞他不知道自己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这样的终生伴侣,但既然已经得到了,那就绝不会放手,哪怕付出所有也要将她留在自己身边

  “念哥儿今后的教育,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他笑着,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说道。

  婉贞愣了一下,随即想起方才在御花园中与众人的谈话,不禁脸上一红,支起了身体,看着他嗔怪地说道:“皇上,你偷听”堂堂一国之君,怎能做这样的事qíng呢?

  光绪却毫无悔意地笑着,不由分说将她抱回怀中,笑道:“御花园那么大的地方,你们去得,我就去不得了么?再说,我堂堂正正地听来着,什么时候‘偷听’过了?只不过你们自己没发现我的踪迹,可与我无关呢”

  婉贞也懒得跟他争拗,认真地问道:“皇上方才所言,可是当真的?”他真的愿意将念哥儿未来的教育jiāo给她来负责?

  光绪也收起了不正经的神色,说道:“君无戏言。况且,我听过你的话了,确实很有道理。我大清就是能做实事的人太少,满朝文武大都只会些之乎者也,于实务上却一窍不通。没有可靠之人,又何谈什么富国qiáng兵?贞儿,你一向看得通透,于此事上,可有什么想法?”

  婉贞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道:“人才乃是长期的事qíng,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大清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落后了列qiáng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想要培养人才也只能慢慢来,如今不过是勉qiáng支撑罢了。我也没有太多的法子,如果能够吸引那些留洋的人才为我所用是最好的,只是……”

  她默叹了口气。那些人大多经过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又如何肯为仍旧是封建帝制的清王朝效命呢?

  “只是什么?”光绪疑惑地问道。

  “没什么。”婉贞笑了笑,有些暗责自己的冲动,说到了不该说的话题,“只是这些人见惯了国外的繁华,大多是不愿意回来的,这便有些困难了。”

  掩饰了心中真正的想法,只因说亦无用。光绪不了解这些,对他来说君权神授已经是深入骨髓的想法,从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若是被他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怕不立刻就会被划进“**党”的范畴吧?不少字

  光绪并未发现她的言不由衷,只是笑道:“倒也不是人人都贪图富贵的,总有些人愿意回国效力,我会派人留意着,碰上合适的不妨授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专心为我大清效劳。”

  能够用高官厚禄打动的又怎会是真正的人才?婉贞心里想着,却并没有打击他的积极xing,想了想又道:“其实,这么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国外的qíng形跟国内大有不同,在国外gān得风生水起的人在国内未必就能做出成绩来,皇上还是不要期望太高的好釜底抽薪之计,唯有我们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才能够得到真正有用的人,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出一分力。”

  光绪想了一会儿,这才叹着气说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国内大乱,许多地方都政令不通,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兴办教育。这事儿梁启超他们也上奏过多次,却始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也是一筹莫展啊”

  听着他颓丧的话语,看着他打成了结的眉头,婉贞心中一阵绞疼,有一股渴望去帮他抚平紧皱的眉尖,让他开怀、放声大笑。相比之下,她qíng愿看到方才那痞痞的他,也不愿见到如今懊丧的皇帝。

  “国家办教育固然好,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何不鼓励私人办学呢?民间的富豪商人不少,能拿得出钱来的也不少,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一百个人里面有那么三四个人愿意出钱兴办教育,那也是一笔大大的投资。”她说道。

  光绪眼前一亮,忙追问道:“那你说什么措施能够鼓励他们兴办教育?自古以来无商不jian,拥有大量家财却一毛不拔的人多如牛毛,想让他们心甘qíng愿拿出钱来可不容易啊”

  婉贞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道:“皇上,事到如今,你还信奉‘士农工商’那一套吗?商业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有了商业所以社会jiāo换才会进步,资金流动加qiáng,人民收入增加,富国、qiáng兵。洋人们不就这样发展起来的吗?商人中确实有些人丧尽天良,却不能因此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过,商人也是无利不早起的,若是没有利益,他们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因此,只要我们让他们看到,出钱办教育有利可图,那么不用我们多说,自然有的是人愿意去做,这便是我所说的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