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黯然的开口“朕,朕想不明白,十四阿哥也只是一个贝勒,弘明弘chūn就如此相争,他们难道就不晓得兄弟之qíng?朕教导的兄友弟恭,都当成耳边风了?好在朕今个儿算是赶上了,要是…朕还不晓得私下有多少这种事。”
“皇上,弘明阿哥他们还小,还不懂事,理应慢慢的教导也就好了。”凌柱轻声的安慰,心中暗想,你要不把这些儿子的野心挑逗起来,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康熙摇头苦笑“当阿玛都如此,又能教导出来什么……”
停顿了半晌,康熙猛然拉住凌柱的手,眼神锐利的说道“你是朕信得过之人,一向忠心耿耿,虽然是老四福晋的阿玛,但是朕信你的忠诚,你同朕说实话,这些皇子中,那个能当太子?”
这种祸连九族的话,凌柱是万万不敢说的,可是看着康熙的神qíng,不说点什么不也不行,违背他平时耿直粗犷的表现。暗自思索半晌,眼前一亮,重新跪在康熙身前,仰头真诚的看着康熙轻声说道“皇上,皇子们个个jīng明gān练,哪个当太子都很合适。只是……”凌柱状似咬了咬牙,下定决心建议“皇上,奴才想是不是可以不再立太子,本朝规矩同前朝不同,前朝的皇子只有名分而没有处事的权利,况且如今天下太平,皇上身子康健,太子反倒是不立为上。”
康熙有些浑浊的眼睛马上恢复了清明,不立太子?这几日隐在心头之事仿佛醍醐灌顶一般透彻明了,猛然撩开薄被,踏上龙靴开始jīng神得在殿里踱步,时而闭眼时而沉思,停下脚步,康熙问“那朕百年之后,又该如何?”
“皇上,您可以立下一份……”停顿了一下,猛然想起胤禛继位时引起的风波,齐珞那时的分析,凌柱改口道“立三份遗诏,皇上可以分别jiāo给信得过之人,等到皇上…可以召集重臣宣布继位的皇子。不立太子,皇上可以站在高处,仔细的观察皇子们的品xing才gān,到时必能选出满意的新帝继承大清江山,这样也可以使大臣们,更加忠心向主。这只是奴才的浅见,有不周之处,望皇上赎罪。”
康熙沉思了半响,觉得凌柱的谏言虽有些纰漏不周之处,但是却是一片赤诚,他是真的在为朕着想,要不然一定会提老四的,想起凌柱膝盖上的伤,康熙心中更是感动,再次亲自扶起凌柱,理解的拍拍他的手,欣慰道“晓得你的忠心,你身上有伤,朕不会挑这些虚礼你也要仔细身子,将来朕恐怕还用得上你。”
“誓死报效皇上的知遇之恩。”凌柱信誓旦旦的看着康熙,有陪着他说了一会话,讲了两个小笑话,逗得康熙龙颜大悦。康熙心qíng舒畅,最重要是凌柱建议得当,因此大方的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凌柱带着众多的赏赐坐上了马车,看着周围的物件,自嘲的笑笑,进宫一趟收获颇丰,只希望雍正即位时不再有那么多的谜团,三分遗诏,就是编排也改变不了雍正即位的合法xing。毕竟是他的女婿,所以凌柱明白他的心已经偏了。
过了几日,康熙当着皇子王公大臣,宣布不再立太子,满朝惊愕,胤禛虽然早料到会这样,但是还是有些吃惊康熙的决然,大臣上前进言,康熙当众说道“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也未予立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着……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包将来无事乎?”
看着康熙的决然,大臣们只有按下心思,仔细的揣摩着康熙圣属意那个皇子,直到此时废立太子的风bào才慢慢表面上平息,立志夺嫡的皇子们都明白,暗地中的争斗会越发激烈。
第三百一十二章 暗下决心
自从晓得弘明和弘chūn的兄弟相争,康熙虽然伤心,但却更坚定要好好查看教育皇孙的决心,他觉得要让这些皇孙们明白皇家也是有亲qíng的,所以一连几日有空就去上书房查看功课,他对弘旻的功课十分满意,看着弘旻健康的身体,活泼灵动的双目,眼睛偶尔闪过的崇拜和眷恋,更是让康熙心qíng愉悦,对弘旻也越发的看重。可是听说弘明在德妃宫中,并没有来上书房,康熙十分的震怒,严声的命令李德全摆驾德妃的寝宫——永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