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者都是‘jīng’明之人,很快听说了他的言下之意,‘玉’山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月瑶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能有自己的风格,换一种说法就是希望月瑶自成一派。开派祖师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就是‘玉’山先生也没达到这样的高度。异口同声问道:”你对她这么有信心?”‘玉’山先生指着这张《寒梅图》道:”昭华寺的梅华林我们都画过,可却雨这样画的感觉截然不一样,与我们描绘的梅华林相比,这幅画少了孤傲冷寂,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jīng’神。这幅画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
‘玉’山先生到了这个高度眼界放得长远,他希望画坛能有改革,确切说有新鲜的东西进来,而他自己也一直在探索新的东西,只是到了这个地步他才发现自己要改变很难,因为他的思维已经定了,另外年龄大了心有余力而不足。他因为有这个遗憾,所以才不愿收月瑶为徒弟,怕月瑶受他影响将来止步于他这里。
‘玉’山先生开始只是爱惜人才,但是他看到月瑶的天赋与悟‘xing’比他想象的还要好数倍,也就动了这个信心,于是‘玉’山先生对月瑶动了那个心思。
huáng老道:”嗯,你说得对,这幅画更贴近于生活,让人体会到梅华林里的乐趣。”他们的画作都是远离尘世,有一种清舒孤傲的味道,两者没有谁好谁坏,取的角度不一样也是无法比的。但是却不能不承认,这画作让人看了心qíng愉悦。
封老也赞同这个说法。
‘玉’山先生越说越兴奋,”这幅画已经表明这个孩子有这个潜力,只是现在还梢显稚嫩,需要我们好好呵护。huáng老,封老,这个孩子不是我们,她才十一岁,我相信假以时日她一定可以走出一条新的路子。”‘玉’山先生不是自夸,而是月瑶给了他这个信心。他从没见过这么有天分、有悟‘xing’而且努力刻苦的孩子。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就差人和了。
huáng老知道‘玉’山告诉他们这些,肯定是有用意的,问道:”你想让我们做甚么。”肯定是需要他们帮忙了。
封老笑着打趣道:”你都不敢收他为徒了,我们更不敢了。”就是他们有心想收这个孩子为徒,‘玉’山也不会答应的。
‘玉’山确实是有目的,对着两人说道:”我希望你们能给予这个孩子动力,让她知道她这条路是对的,让她能保持无限的热qíng继续往这条路走下去。”
月瑶对外表现出她对作画只是兴趣,而不是她毕生要追求的目标,所以‘玉’山先生一直担心万一月瑶失去了兴趣以后会不再作画。‘玉’山先生想要将月瑶捧起来,让她知道作画可以带给她无数想象不到的好处,这样月瑶不仅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且还可能将此做为自己的追求。
huáng老有顾虑,”这个孩子还这么小,我们可以给她造势,可是她能承受得住名利所带来的冲击吗?站得高,摔得重,可别拔苗助长。”huáng老觉得月瑶值得他们帮着扬名,只是他担心月瑶年龄太小心‘xing’会受影响。不管事什么人,一旦心‘xing’受到影响,也就没有进步的空间。
‘玉’山先生摇道:”我也有这个担心,所以特意带在身边观察一段时间。经过两个月的观察我放心了,这个孩子心‘xing’坚毅,不会那么容易被外物所影响。
huáng老有些动容,十一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定力,实属难得。
封老却还是有所顾虑,问道:”‘玉’山,这个孩子若是个男子还好,可惜是个‘女’子。‘女’子一般十五六岁就嫁人,到时候相夫教子,我们现在帮了她,她到时候放弃不等于做了无用功。”他们愿意帮这个孩子造势,可若是她自己半途放弃,那他们现在做的这些就是‘làng’费时间了。
‘玉’山先生以前也是有这个顾虑,所以他也不多说,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眼见为实来得实惠。‘玉’山先生特地将他第一次点评月瑶的画拿出来,对着两人说道:”这幅画是两年前画的,我评为下乘之作。可是只间隔两年,这个孩子就达到了现在这个高度。”他当日也是顾忌月瑶是‘女’子的身分差点错过这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