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转头看了看沈数:“朕听说,你给老四治眼疾也有些成效了?”
“正是。所以臣妇想,王爷这眼疾应该也是在胎里时被下毒所致。如今看来,用的大约还是同一种毒药。”
“那赵充仪呢?”皇帝立刻就想到了赵充仪身上,“她似乎……”并没发现有这毛病。
“因人而异吧。”桃华想了想,“或许下药的量也有关系,有些作用在孕妇身上,有些却作用在胎儿身上……”比如说前贤妃,不就是本人没什么事,沈数的眼睛却坏了吗?
“这恐怕还不足为证……”皇帝喃喃地说了一句,转身往殿外走,“时候不早了,你去看看陆婕妤,然后也该出宫了。”
“那淑妃——”桃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是否要开个方子?”毕竟说是来给袁淑妃调养的,难道连个方子也不开?当然桃华可不是想给她治眼睛,那麻烦得很呢。她忙沈数一个都要忙不过来了,才不想再给袁淑妃折腾。
皇帝嘴角浮起一丝讥嘲的冷笑:“淑妃不是说自己一切安好吗,那还要开什么方子,有宫里太医们的调养方儿就成了。好好养着,总有一日会好的……”
☆、第216章 望诊
俗话说得好,有事则长,无事则短,平安闲散的日子,时间似乎过得就特别的快,几乎是一晃眼的工夫,中秋节就到了。
本来宫中在中秋节必有家宴的,然而中秋前几日,太后病了。
桃华少不了应召入宫,跟太医院院使和几位院判们一起,给太后会诊。
“娘娘心血上冲,还应静养为宜。”院使给太后诊完脉,也很苦恼。这静养的话他说了也有半年了,各种养心静气的方子开了一堆,可太后就是不见好。不是他医术不行,实在是太后根本静不下来,那药吃了又有什么用呢?
皇后有些焦躁:“总说静养静养,母后已经尽量照做了,连殿门都不大出去,怎么就不见好呢?”
静养不是让你坐着不动啊……院使真是有苦无处诉。说起来他年纪大了,也该告老了。这太医的活儿看着光鲜,做到他这份上又有地位又有丰厚的赏赐,可是这担的心事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如今他的儿子已经中了进士,托人走走门道外放了一个大县的县令,他也可以功成身退,以后怎么样,就让儿子自己去挣前程吧。
“臣的意思是,太后不可再cao劳了……”静养,最要紧的是别cao心啊,你天天躺在那里,心思却一刻不停,那算什么静养呢?那叫思虑过度!
太后摆摆手,示意皇后不要再说了:“开方子吧。”她自己心里明白,这些日子她根本静不下心来,满心想的都是皇后为什么生不出孩子的事儿,然而又找不到办法能验证一下皇帝究竟有没有动手脚,所以烦躁不安,夜里都难以安眠,身子能好才怪呢。
院使暗暗叹气,下去开安神助眠的方子了。
桃华一直在旁边听着,虽然也给太后诊过了脉,却没开腔。
在她看来,太后这就是高血压,并且引发了心脏病。院使开的方子并没错,也就是降低血压的汤药,换了谁来开方子都是这样的。问题是太后自己qíng绪有问题,这是吃药所不能治疗的。
太后看起来很烦躁,到底是为什么?
桃华在心里把最近的事儿划拉了一遍。
小皇子没落到皇后手里,然而袁淑妃也一样没捞着,算是打了个平手,皇后仍旧靠着中宫之位稳占上风。说句现实点的,如果皇帝现在驾崩了,皇后就是太后,而袁淑妃顶天了是个太妃,还得看能不能活下来呢。
种痘的事仍旧进行得红红火火,但是因为已经结束了京城的工作,开始向周边推进,也就没桃华太多事了,那些自有当地官员去筹划进行,而这些官员里头于党不少,功绩也都是跑不了的,并没有让蒋家专美于前。
再就是西北了。要说这个,于家更应该高兴才是。西北军中被撤下好几个本地将领,换上了朝廷派去的官员,正在西北军里大搞特搞,搞得定北侯都有点头痛呢。
唯一可能让于家觉得受挫的大概就是东南那边了吧。陆大将军在海上歼灭倭寇海船六艘,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不说得胜归来,至少也是将功折罪,朝廷上扯皮了好几个月,最终还是没有动他的职位,只把下头的人替换了几个,无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