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_作者:雾十(281)

2016-11-13 雾十

  这点可以参考前半生以和晋武帝拍桌子叫板为己任,这样了都能全身而退的妹夫王济,以及被晋武帝亲自下场支持着斗富的国舅爷王恺。

  晋武帝对家人的护短,是大部分帝王一生所罕见的。这位司马家的皇帝,一辈子的刻薄,都好像只用在了他亲弟弟齐献王一个人身上,他可以纵容自己的叔父们倚老卖老,可以大方的给自己的异母弟大把的食邑和封地,可以宠儿子宠的无法无天,唯独纵容大臣bī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往事不提,只说晋武帝晚年见对亲戚子孙的这份纵容,正是这种无底线的对家人的优待,才导致了如今王爷们空前高涨的野心,和与实力不匹配的贪婪。

  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信心,觉得晋惠帝也会和晋武帝一样,会继续纵容他们。

  楚王的被软禁,却实实在在打了这些王爷们的脸,晋惠帝用雷霆手段震慑了整个朝堂,也顺便对皇族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如今是他当家,而他和晋武帝不!一!样!

  以上,仅来自于淮南王的个人脑补。

  这个明显想的有点多的淮南王,甚至把自己皇兄年轻时的表现,理解为了装疯卖傻。是啊,不装疯卖傻怎么保住太子之位?父皇日渐老迈,儿子却年富力qiáng,父皇又怎么会不心生忌惮?叔父齐献王到底是怎么死的?还不是因为朝臣请立皇太弟,势力太大,给晋武帝造成了一种威胁,实在是没有办法容忍了,才发生的惨剧吗?

  皇兄那个时候还斗不过父皇,自然要韬光养晦,等耗死了父皇,皇兄就终于收起了他老好人的态度,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这才是司马家的继承人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淮南王觉得自己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决断,在别人还没醒悟的时候,他醒悟了;在别人还没回神的时候,他回神了;在别人还没明白“不老老实实就要被收拾”的时候,他明白了!

  他毫不犹豫、旗帜鲜明的选择了站在晋惠帝一边,而赵王就是他投诚的诚意!

  赵王在他的封地上到底gān了什么?

  这就还要从赵王同学的履历表说起了。

  在还是曹魏的时期,身为司马懿的庶子,赵王被封了安乐亭侯,后来成了东安子,任谏议大夫。

  西晋被禅位后,成为皇族的赵王就被封了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

  晋武帝晚年一系列的军事调动时,也有赵王的一笔,他被改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

  “关中”是哪里?就是“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和北萧关(金锁关)。也就是现代的陕西省中部,西安(长安)、咸阳、宝jī等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天然的地势屏障,易守难攻,在战国时代就有着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

  对于西晋来说,最重要的是关中在生活着不少的少数民族,民风彪悍的那种。

  元康四年秋,秦雍两地的氐族和羌族就造反过一次,氐人齐万年称帝,与当时匈奴族的侵犯遥相呼应,民族进一步加剧,给西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人不会无缘无故的造反,民风彪悍的少数民族也是。

  氐族和羌族当时的造反,就是因为赵王处事不公,bī反了羌族和氐族。历史上也有这一出,卫老爷子曾借潘安只口示警过晋武帝,并且暗中派人监视过赵王,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件事qíng发生。

  只不过历史上这场历时五年的的战争,在这个平行时间因为卫家的介入,规模小了很多,在短短不到一年间就已经结束了,没有对关中造成太大的伤亡和经济倒退。

  朝廷也因此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和兵力去对付很不老实的匈奴。

  从结果上来看,这次的小规模反叛,并没有造成历史上那样千疮百孔的后果,留下的隐患还不足以再次引发五胡乱华。

  但是……

  最让人无奈的是,赵王,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遭到的处罚仅仅是征召回京。晋武帝再一次放过自己的这个叔父,一如多年前他曾经造成的麻烦。

  哪怕有卫瓘在朝中一力反对,也仅仅是把历史上给赵王的“车骑将军”的职位推迟了一段时间,赵王还因此被晋武帝重新派上战场“将功赎罪”,在镇压羌族和氐族的反派上有功,再次重新执掌了关中。

  那之后的赵王确实是安生了一段日子,不敢在乱蹦跶,在晋武帝派人的监视一下,一直表现的很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