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世子虽然和卫玠不是同一个年级,却也选择了旁听《崇有论》,没有人对此产生什么异议,这不是特权,而是洛阳太学的个人特色。裴頠的课上,不止有卫玠和楚王世子这两种颜色的戟结,几乎已经凑齐了八种色彩,准备召唤神龙,是洛阳太学落败后少有的热闹景象。
前面说了,洛阳太学的教学真的是很人xing化,这个特点体现在方方面面。
好比学习年份的选择上,也好比在上课的方式上。
洛阳太学的授课基本分为两种,不限学生人数的大课教学(最多时可达千人),以及小课堂单独授课。
卫玠可以用拓跋六修发誓(拓跋六修:恩?),这不是他引进古代的,是洛阳太学自己本身从汉朝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的上学模式。简直就是现代大学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雏形版本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去听不同的科目,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甚至还有去京中拜访大儒、名士的课外社jiāo活动。
——古人真会玩。
讲真,要不是因为这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学校,乍然写进古代穿越小说里,肯定要被黑粉jīng分出A、B、C等多种人格追着掐的好吗?
就像是三星堆里出土的那个充满漫画风、堪称汉代泥石流的青铜马头,要是随随便便摆在街上,根本不会有人信这是上千年的文物好吗?
但古人真心就有这么活泼的存在啊。
与其问中国历史在汉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如问问中国历史在宋明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把好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古国,变成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辟雍”关于西周、汉朝时期的介绍大部分来自史料;而西晋部分,因为没有多少确凿的资料,蠢作者就根据剧qíng需要自己发挥啦,么么哒~
第138章古代一百三十八点都不友好:
裴頠是魏晋有名的名士,人人jiāo口称赞,赞他“弘雅有远识”,是八王八裴之一,出身河东闻喜的裴氏。闻喜在现代属于山西,当地的煮饼很好吃,闻名全国,是一种芝麻包裹的传统面食,甜而不腻,久不变质。
咳,一提起闻喜,卫玠就容易想到煮饼,可惜,暂时是吃不到了。
因为这种对于现代来说有好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对于魏晋来说还是从未出现过的神奇食物。卫玠试着和身边负责统管他吃食的婢子阿钱(已经是2.0版了)描述过煮饼,但最后……阿钱却给他整出了一碗gān吃汤圆。也就是麻薯or糙饼。
卫玠也只能服气,幸好,糙饼也很好吃。糙绿色的皮衣散发着淡淡的芝麻香,红豆做的内馅清甜软糯,口感Q弹,外观晶莹。不管是自己吃,还是招待朋友,泡一壶清茶,几小碟点心,会显得特别有qíng调。
唯一的缺点是不好克化,王氏不许卫玠多吃。阿钱每次做完,卫玠只能吃一到两个,其余的都放在jīng致的木质食盒里,让卫玠拿去太学送给了同窗好友。
不得不说,这种食物外jiāo是十分成功的,帮助卫玠快速融入了与他有一定生活隔阂的同学之中。
趁着开课之前,卫玠再一次发了一圈点心,见者有份,吃过早餐的可以当个零食,没吃的正好可以垫垫肚子。既不会给家境拮据的同学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也不算拿不出手的过于寒碜的物品。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会不会有人在食物上做手脚,在这点上,从不会让卫玠入口的东西离开自己视线的阿钱用她的生命做了保障。
身为博士的欧阳建也凑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问旁边的楚王世子:“三郎吃了吗?”
“两个。”楚王世子比了一下手指。卫玠身边的朋友都被王氏拜托过,要注意卫玠的饮食。小时候,王氏生怕卫玠吃的少,长大了,被晋江两个疾医科普了一脑门子的饮食注意后,王氏又生怕卫玠贪嘴,要求他少餐多食忌油腻,甜食也要控制。卫玠和王济都是甜食党,吃起来就没完没了。卫玠比王济好的地方是,他还不至于牙疼,但要是不警醒,早晚会步了王济的后尘。
欧阳建点点头,对楚王世子道:“那就不能再吃了。”
“我盯着呢,放心吧。”楚王世子心里有数的很。
卫玠:“……”我几把还在旁边坐着呢,魂淡!你们这么当着我的面讨论真的好吗?
外围一圈的人却深有戚戚然的点点头,无不赞叹,就差鼓掌了,觉得为了能看到更久的美人,必须控制美人的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