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政王府簇新的大门前,两座威武石獅相对而立,石獅颈上挂着太皇太后亲赐的金铃红缨,一块漆金大匾横于门楣之上,相较于金匾的威武耀眼,上面写着的理政王府四个字便显得平庸了许多,字也仅仅是端正而己,与这门楣显耀的地方不太相衬。
不是没有人提过这件事,还有人暗中求了书法大家的字讨好莫如意,可莫如意坚持不换,而一见这几个字就眼中含笑的模样,也让人明白其中另有原由。
后来,人们知道这几个字是出于理政王妃之手。
跳下代表理政王尊贵地位的八宝攒珠华盖马车,莫如意的身形刚刚站稳,就见理政王府中门大开,一群下人拥着一个素服的年轻妇人走了出来。
冬日的阳光之下,那妇人纤眉轻蹙,曾经圆润可人的面容如今带了几分憔悴,可见了他,那微黯的容颜便飞扬起来,唇边带了抹浅笑,远远地招呼一句,“原想你这几天都回不来了,正想去宫里看你。”
可不就是心有灵犀么!所有的烦躁全在她出现的时候消散一空,纵然前路艰险,可有她在,又怕什么?
“我这就回去了。”映着未融的冰雪,他的眉眼轻轻舒展,抬起手朝她随意地挥了挥,“乖乖在家等我。”
-END-
正文番外小剧场——姓氏
番外小剧场——姓氏
理政王王妃有了身孕!这个消息比小皇帝刚刚过去的十岁寿辰更能牵动大雍官员的心!
谁不知道和治二年的时候,太皇太后与齐王妃共同保媒,想让齐王妃的侄女入理政王府为侧妃的事?当时太皇太后便是以理政王成亲多年无子为原由qiáng下了懿旨,可那懿旨怎么发的,又被理政王怎么退回来,据说太皇太后收到懿旨的时候鼻子都气歪了——当然这只是猜测,谁也没见着真歪。至于理政王的理由很简单,不是王妃的事儿,是他有问题。
根源有问题,就算再换多少个女人又有什么用?一时间,有关于理政王不育的消息迅速传遍大雍朝野,关于莫如意坏做多断子绝孙的流言蜚语自不会少,可这消息也奇异地让大雍的皇室感到安心,莫如意的qiáng势大家看在眼里,小皇帝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傀儡,如果莫如意心思不正,将来发生什么事谁也保不准,可如果莫如意无法生育,他在没有子嗣的qíng况下,那么发生意外的风险便会大大降低,毕竟小皇帝也是他的侄子,同样有血缘关系。
基于这样的理论之下,大雍的官员反而对莫如意更加信服,这么一搅和,选侧妃的事自然也无疾而终了。
可谁想到,就在大雍上下紧密地团结在理政王周围,打算开创一代盛世的时候,理政王妃竟然怀了身孕。
大家开始猜测,到底是理政王当初的言论是谎话,还是说王妃另辟蹊径怀了身孕,当然,这“另辟蹊径”的话是连酒醉的时候也不敢说的,只敢在心里想着,毕竟理政王对王妃的爱护,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件事对于旁人来说,不过是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这对某些人来说却是关乎利益的坏消息,比如小皇帝的外公,徐相国。
为了证实这件事,徐相国挖空心思地派人到理政王府打探,可理政王府的下人都是jīng挑细选的,口风那叫一个紧,无论怎么诱之以利,就是没人张这个嘴,人家的道理也简单,有命拿钱,也得有命花钱才行。
最终这消息还是在太皇太后的传召下得以证实,理政王妃面色红润地出现在众人眼前,动作小心宽袍大袖的,一点想否认的意思都没有。
面对众人的疑惑,陪在王妃身边的理政王理直气壮,“总得过了三个月才公开,这是规矩不是?”
嗯……从理政王大人嘴里说出来的,不是规矩也成了规矩。
齐王妃对于侄女没做成大雍最有权势的王爷侧妃一事耿耿于怀,相聚时少不得拿莫如意当初的理由说事,白瑞宁笔眯眯地回一句,“还不行治好了?”
是啊,有病,还不许人家治么?问这问题的人安得什么心?席间的贵妇人们心中暗笑,齐王妃这亏可真是自找的了。
齐王妃铩羽而归,太皇太后的心qíng也不太好,可不管怎么说,这总归是一件喜事,于是众人纷纷恭喜的同时,又有人善意提醒白瑞宁,小心有人在她受孕之时趁虚而入。
白瑞宁答应得严肃而认真,“一定小心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