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以和为贵_作者:吱吱(90)

2016-10-24 吱吱

  王顺一把把刘文拽了起来:“你胡说八道些什么?七爷和十二爷是什么关系,要你在这里嚼舌根子。”

  刘文站在那里只抹眼泪。

  刘右诚也是个人才,为人胆大心细豪慡,刘左诚管着刘家江南的织造生意,刘右诚则管着刘家这条见不得光的“走私”生意,刘左诚一直觉得这事太冒风险,曾经劝过弟弟,可刘右诚说:“哥哥过几年就要参加家主的选拔了,我做的越好,哥哥就越有底气说话。我可是记得娘临终前的话:上阵亲兄弟……”

  刘左诚只觉得心角一阵刀绞般的痛。他忍着眼泪问:“当时为什么不中止jiāo易?”

  刘文抽抽泣泣地道:“已经付了五十两huáng金的订金,姚家也jiāo齐了货品,那个该死的参军拍着胸脯说一定没有问题,十二爷也说‘福贵险中求’……”

  第四十二章峰峦叠起(二)

  刘左诚不想再在这圈子上打转了,他打断刘文的话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刘文回答道:“半路遇到的是燕国公贴身的卫军……根本不给面子,当场就把那个参军砍了,货全没收了。”

  刘左诚眼瞳一缩,淡然地嘱咐刘文“你好好休息吧”,然后疾步出了兰院。

  王顺满头大汗地跟着刘左诚身后重新进了书房,刘左诚沉声地吩嘱王顺:“你赶快做两件事。一是列个清单出来,看哪些是要紧的商客,我亲自去jiāo涉;二是派个人给家主写信封,用官家的驿道传到江南去,请他老人家亲自来一趟。”

  王顺不住地点头,神色间有点犹豫:“那,十二爷那边……”

  刘左诚目光yīn森:“这件事还要请大掌柜费费心,看我们在盛京还有没有什么路子……”

  燕地居夏国北寒,中间隔着晋地和一条淞江,又有“藩王不得远jiāo近臣”和“未奉昭不得离藩地”的禁令,别说是像刘家这样祖居江南而且是在江南起家的豪商,就是熙照的封疆大吏都未必能和燕地扯上什么关系。

  王顺沉吟道:“要不要通知大少爷一声,再怎么说,也总是自家的人……”

  王顺口中的“大少爷”说的是刘彩霞的哥哥刘漫天,熙照285年的两榜进士,在江南有神童之称,现在也只有三十三岁,已经官至平原郡布政司左参政,从三品的大员,在吏部连续六年的考绩都是“优”,在同年中也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了。他的岳父安远侯洪其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侯爷,可他的岳母却是本朝的长公主朝云公主,当今皇上的嫡亲姐姐,方太后的亲生女儿。就这样一个显赫的亲家,刘三多却只见过一面。不是洪家摆谱,关键却出在刘家这个大少爷的身上,他和他母亲一样,最瞧不起的,就是商贾,最不爱打jiāo道的,就是商人,在他还是一个小小知县的时候就曾说“商人不事生产,贱买贵卖,巧取豪夺,是社会不稳定之根本”,最让人可笑的是,他嘴里这么说,每年刘三多贴给他的银子却一分也不少拿。

  这种人,平时刘家有个商业纠纷找上门了都装聋作哑的,这种能抄九族灭门的事你能指望他给你出力气!

  刘左诚苦笑着摇了摇头:“不用了!”

  王顺是家里的老人了,怎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只是一时心急,病急乱投药罢了。听了刘左诚的回答,他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那就只有找顾家姑爷了,这几年,他也没有少拿……断了我们这财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嘴里这样说,王顺心里却无限的唏嘘:三爷那样jīng明qiánggān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样两个提不起扶不上的儿女呢!

  刘左诚在恼烦的时候,顾夕颜也有点烦。宫里没有任何消息传来,顾老爷也没有再找她,好像她离家逃选的事是一场梦似的,梦醒后就了无痕迹,风平làng静了。可她却觉得事qíng不会就这样简单的结束,特别是顾老爷那里,现在的qíng景就好比是bào风雨前的宁静,只是暂时的,这她倍觉不安,甚至有点浮躁起来。

  顾夕颜现在每天早上到顾夫人那里请安后就会到崔宝仪那里去听她讲《四书》,然后跟着她学习一些宫廷礼仪。回来后吃完午饭睡一个小时的午觉,下午赵嬷嬷就会来勿园和她一起做做针线活,也就是教顾夕颜绣花。

  顾夕颜不知道自己这种平静的生活会在怎样的qíng况下结束,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结束,生活和生存的危机感让她采取了一种流于形表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学绣花,她首先是和赵嬷嬷先进了沟通,把绣花的几种技法做了归纳总结,然后再根据这几种绣法的要求绘了花样子进行局部的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