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拖家带口过日子_作者:十日十月(29)

  又过了三天,从胚芽鞘里抽出一片小小的绿叶,那颜色,嫩着了,整个秧田都是一片绿色,着实让人看着欢喜。出苗之后,几乎每隔两到三天,就会又长出一片叶子。秧田里每天都有变化,可以亲眼看着小小的一根秧苗由单薄一支,慢慢长成茂盛的一株。

  距一开始出苗过了有十天,楼小拾趴在梗边仔细观察,秧苗上大都展开了三片独立的叶,他知道秧田这时可以放水了。于是楼小拾又组织大家往秧田里灌水,只浇了薄薄一层,根本不会超过秧苗的高度。

  灌完水后还没完,继续祭出朋友教的土方法——在罐子里倒了一罐地的醋,然后兑水稀释,用稀释的醋液喷洒秧苗叶子。

  要注意,醋液是喷洒到叶子上,而不是灌浇在秧田里。直接用罐子泼又怕压坏了小秧苗,于是每人含着一口醋液,对着秧田狂喷。腮帮子直鼓了一上午,是又酸又累,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段日子,他们加紧时间大田洗盐,深翻深耕,照着原来的方法在大田附近挖了排水沟和灌水渠,甚至田与田之间还挖了深坑充当蓄水池,虽然占了一些地方,但雨季时能积水,方便灌溉,免得总是指望着湖水。

  大田里的活终于告一段落,如今就等着秧田里的秧苗再长高几公分,到时就可以起秧cha秧了。上次采的野菜也都快吃光了,楼小拾准备再次上山,因为没什么活,这次全家一起出动,多一个人还能多带下山些东西,这可美坏了对山上心心念念的李夏。

  李家兄弟也没见过这种自然风光,全将这次当成了踏青,李乔更是有感而发现场作了首诗,一路上嘻嘻笑笑,倒也忙里偷闲。

  谁也赶不上唐娃子辨认能食野菜的能力,于是李舟和李夏跟着唐娃子菜野菜,楼小拾带着李横、李乔、李程先奔去竹林。楼小拾早就想搭一个jī棚了,两只公jī成天养在屋里也不是个事,每天早晨一推门,迎面就是臭烘烘的jī粪味,奈何之前实在分身乏术,就怕秧苗育好之前来不及整好大田,如今还真让他们赶出了五、六天,搭jī棚的任务立马提到了最前。

  楼小拾自己挖着竹笋,其他三人有的砍竹子,有的去寻矮树上双指粗细的分枝,楼小拾不敢伐太多的竹子,看着就心疼,砍了几根当主心骨就成。

  天黑之前,几个人扛着一天的收获就下了山,虽然也累,但也比平时务农要来的开心多了。到家后将东西归置在一边,吃了新鲜的炒竹笋,大家洗洗就睡下了。

  第20章战斗公jī!

  结果搭jī棚还是请了牛大哥帮忙,他们一群人鼓弄了半天,树枝竹子勉qiángcha在土里,jī一撞,噼里啪啦能倒一片。别看牛大哥一副粗手粗脚的莽模样,gān起活来那叫一个细致。jī棚的一面是房子的土墙,树枝埋得又深又直,一根根并排着围成个半圆,那高度,家jī是绝对飞不出去的,几根粗一些的竹子起到加固的作用,上面是用藤条和糙编绳紧紧地绕了好几圈。jī棚的顶上有一半罩了茅糙,说是夏天雨多,用来挡雨的,并且用石头垫高了里面,防止雨水流进去。最后,在石头上放了蓬松的gān糙,一切就大功告成了,两只jī在新家里欢实地扑腾着,显然也十分喜欢。

  这几天活少,一个个终于能歇口气了。偶尔一两个人去地里浇浇水,顺便看看土地的qíng况。秧田里的秧苗也正茁壮成长,得有两个巴掌的高度了,楼小拾说再蹿几天就能移到大田里去了。

  一闲下来才发现,他们的衣服不是这挂破了一块就是那划了一个道子,平时注意不到,但现在既然发现了就不能还当做没看见,李家少爷穿不来破了的衣服,楼小拾同样在意的很。

  楼小拾想起了小学时上手工课,为了提倡节俭,好几节课都学补袜子。其实那时谁还留破袜子啊,但为了应付老师,楼小拾故意用剪刀剪破袜子,这么做的肯定不止他一个人。末了,老师还对他们一通夸,补完的袜子则不知道被他扔到哪去了。那针脚,厚得直顶大脚豆,再说,谁还穿补过的袜子啊,一脱鞋,多丢脸!

  叹了口气,楼小拾拉回思绪,还是那句话,没当过家永远想不到日常需要些什么。楼小拾想好歹fèng一fèng吧,可手边哪里有针线,懒筋犯了,不乐意为了针线跑趟城里,gān脆厚着脸皮又找到牛大哥家,手里还揣着一碗上次腌的chūn笋。

  “小拾兄弟,你说来就来吧,咋还带东西呢。”牛大哥给楼小拾让进了屋,chūn耕完毕,村民们大多闲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