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石_作者:三千界(63)

2016-10-19 三千界

  竹篾用来编东西。最细的用作容器和晒席,簸箕篓子筐子之类。稍细的是窗外撑来挡光线的遮阳。再粗一点的,用作屋内隔开房间的墙——这固然也可以用整根的,可竹楼上,何必多上不必要的重量。

  等到有必要了,再盖一座就好。

  竹管,四十公分长一段一段,极其漂亮的切口,绝对对开,分毫不差。

  他在那刀起刀落,我就在旁边掏里头白絮,刮平竹节处。

  而后火烤,其中一半压制成弧度比较平的一片片。

  这些都充作瓦片,铺屋顶。平的竹青朝上,没压制过的竹白朝上。屋顶铺成斜度不大的人字形,竹片一片下接一片,凸首尾相接盖下来。一排朝上的,一排朝下的,半圆扣住浅弧,雨天的水顺着浅弧的弯度落到半圆里,而后沿坡度而下,一排小沟,便会垂出帘幕。

  “这样?”

  “嗯,全都这样。”

  看看他,再看看堆在阁楼板上的竹瓦。

  我好像又没有什么事了。

  下,去,吧……

  屋子漏雨是何等麻烦的事,竹子又是何其好用的材料,所以么。

  其实也可以用一条的,但是长住难免换修,而换修时候,显然这般的比较方便。而且,如此虽然繁琐了些,却简单。

  铺出来的屋顶,整齐划一,青白相间,竟然,还很漂亮。

  还有屋檐下的引水——就是把屋檐上下来的天雨接到一处的管子,一层和地面之间宽坦的木梯,上头两层的斜竹梯,二层露台的栏杆,以及三楼旁边斜上方,直接以树枝为横梁的,独立的平台。

  那个还没有想好做什么用,看看风景,喝喝自酿的酒,却是没有问题的。

  以及二层厅里的壁炉,相配的通风烟道。

  穆炎真的是太厉害了。

  把面前一排竹篓研究了半天,叹口气。

  我编来的,篓体平整密实,底上四角端正,娄口圆,娄肚鼓,已经是不错的了——他竹条剖得好,厚薄宽窄都极均匀,想编歪也难。

  可是,等他剖完那些,看了我的成品半天,再转身,居然就出来个更好的。

  天、理、何、在、啊——!

  腊月二十七,早晨。

  背上个竹篓——他编的。

  “穆炎,走啦。”

  “大的。”穆炎拎过一个稍小些的,看看我。

  “差不多,背不动少装点就是。”瞧瞧他手里那个,虽是自己编的,却越看越不顺眼。于是接过来搁在一层,“这个开chūn当jī窝吧。”

  话毕,穆炎看了眼一旁笼子里的小狐狸。

  ——嗯,我也觉得同时养这两种,会有些难度。

  路很长。

  中间歇了两次,连带吃了些东西,走到集上,已经午时末。

  卖了shòu皮,和几只活山jī,而后去买东西。

  锅铲、被褥、衣袜、米面、油盐。

  锅铲他背,油盐我背。

  米面他背,被褥我背。

  两chuáng被褥一塞,我的篓就满了。但其实,重不及他的三分之一。

  过年,集上比平时热闹,唯一的一家酒铺门口,挑出了个半人高,四方方的红纱灯笼,全新的。上头,老大一个酒字,旁边居然还有几行诗。

  纱是粗纱,红也不是上好的染色,却足够喜气了。

  “还差衣物吧。”四下张望,扯扯穆炎,“哪有衣店那?”

  “这边。”

  成衣店其实也能买到布,布店也可以托裁fèng。只不过成衣店的顾客,起码小有余钱,贵则富可敌国,而布店,主要供应那些自己没有织布的普通人家。

  这家铺子,还真不好说算哪一种。

  周围两边,一匹匹的都是布,搁在斜斜的支板上,也有堆着的,任人选购。后面挂了些衣裳样品,也有已经fèng制完毕等人来取的。门口一个掌柜的收银结帐,笑脸迎客。中间一张裁衣桌子,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妇人,指挥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正忙活,有自己做不了衣服的,现选现量,过几天来拿。

  里头,通向后院的布帘旁,小窗下,坐了个妇人,就着窗子透进来的日光,正在纳衣。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店里四处来去,在客人之间灵活穿梭,回答各种问题。

  典型的家庭手工业。

  回头看穆炎,想瞧瞧他有没有什么所感触,是否开始慢慢融化在这般的日子里头,根据眼前的三代媳妇,拟定出娶老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