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纨绔子_作者:千棵树(188)

2016-10-13 千棵树

  而至于西福和北喜的压抑和愤怒,他也看出来了,周乐雅心头长叹着,也不枉这些年他对他们不薄了。

  ——

  此时的京都,帝宫里。

  黑色龙袍服的男人,头带金冠,沿着长长的走廊慢慢的走着,他的身后,跟着白色袍服的老者,老者瘦削,眉眼间有jīng光闪烁,脸色平静,气息温和,看得出来,老者年轻时定是一个温雅书生。

  “那么,这茶馆的主人就没有办法查出来?”黑色龙袍服的男人出声问着,他的声音清冽,语气很温和,似乎没有任何不悦。

  但白色袍服的老者却知道,帝君是生气了。

  老者看着背对着他的男人,慢慢的垂下眼睛,大夏朝的帝君都是十岁登基,六十岁退位,不管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朝议里的六世家,不会让你说一个不字!哪怕帝君在位期间,六世家恭敬无比,乖巧听话,只要时间一到,他们就会将你送下龙椅,然后,扶持新的帝君。

  而新的帝君自然是六世家里挑选出来的,眼前的帝君现在已经五十五岁了,还有五年,他就必须离开这座富丽堂皇的帝宫,前往帝陵,等待死亡。

  老者知道,帝君是着急了,心焦了。

  所以,那茶馆的主人,传出《十六策》的人,就是帝君最后的希望了。

  “臣下想,如果找不到那位茶馆的主人,想办法拿到《十六策》的剩下六策……”老者没有说下去,他不是六世家之一,但他是帝师,负责培育帝君的帝师——温儒。

  他是帝师之族的后人,他不属于任何世家,他只属于帝宫,只忠于帝君!

  帝君沉默了,温儒也安静了下来。

  在一个月前,帝都的踏chūn墨宝会上,有一人展示出了《十六策》,此《十六策》一出,就轰动了整个京都。

  《十六策》策一论天下,策二论民生,策三谈国事,而至于策四以后的,可惜相传是茶馆主人的家伙没有再说下去,而现在,一个月了,据温儒所知,京都里的世家豪门都在找这个传出《十六策》的人。

  温儒也在找,不单单是是因为帝君的旨意,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十六策》很有可能是他们帝师一族寻找多年的善公主后人所传。

  善公主当年应该是有子嗣才对,只是,几百年了,也不知道到底去了何处……只有善公主的后人才能有《十六策》!

  “温儒,想办法拿到《十六策》!”帝君沉声开口命令道。

  温儒回过神,恭敬应下。

  ——

  这时的周家书房里,周文德和沈高义正在对弈。

  “十六策?”沈高义扬眉,慢慢的放下棋子,一边说道,“这个我在没有到京都的时候,就看见过。怎么了?”

  周文德轻叹一气,“你看过,那你觉得这东西会怎么样?”

  “搅动世家格局,惑乱世人。”沈高义直言说着,顿了顿,淡淡道,“博雅弄出来的东西,总有他的理由,你我无需担心。”

  ——该担心的,是怎么将你家的小儿子“救”出来。

  周文德叹了口气,“不瞒沈兄,我是越来越看不懂博雅的行事了。”

  沈高义微微点头,这点他赞同,他也越来越摸不清博雅的想法了。

  “如今,我只担心他把这个事qíng闹得过大,六世家和帝宫都不是吃素的,大夏朝几百年的基业啊,岂是他想改革就能改革的?十六策是好,可那十六策也要看是什么人在执行!桃源社的盘子有多大我不知道,但,这再大的盘子也要抗的起啊。”周文德忍不住絮絮叨叨的抱怨起来,这些年,他和大儿子的沟通渐渐的少了,很多事qíng,大儿子都不跟他说,他也不清楚,而这沈高义是些年来和大儿子联系最多的。他也只希望,沈高义能够将他的不便说出口的担忧告诉大儿子。

  他的这番心思,沈高义自然明白,也配合的安静听着,但越听,沈高义心头就越加苦笑,他看不清周博雅的想法,可不代表他不知道周博雅的实力!

  这些年来,周博雅指挥着他这个师傅东奔西走的为桃源社办事,几乎走遍了大夏朝,他所亲眼看见的,听见的,了解的,桃源社的实力只有四个字——高深莫测!

  周博雅的盘子不但大,而且厚实,最重要的,拿着盘子的人是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