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河在跟各个糕点零食铺子谈合作事项时,一开始几家掌柜还好言好语以对,等一得知他的来意,这些商家大多都还秉承着老思想,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可想而知,他们会给沈家河什么好脸色?把他客客气气请出去都算给面子,有些气急败坏的,甚至真像沈家河预想的那样,就差拿扫把轰他出门。
这都还算好的,到后来,其他商家都已经知晓沈家河的目的,有不少连门都不欢迎他进了。
当然,沈家河遭了这么多白眼,也不是没有收获。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不可能所有商家都这么死板,跟沈家河达成契约意向的比他原先预估的要多一些,从已走访的商家数目来看,大约占了两三成。
方天林并不认为自己出马就能比沈家河做得更好,他出手并没别的意思,只是帮忙分摊一二罢了,省得媳妇整日里在外遭人鄙视,说他异想天开。再怎么说,这也是方天林想出来的“馊主意”,没道理自己挖的坑只让媳妇跳。
方天林跟沈家河弄了这么一出,两人算是出名了,连带沈家也入了不少商家的眼。两人的大名在云州城大大小小的吃食铺子里流传,时间一长,甚至连坊间也留下了沈家这两位掌柜的传说。
在风声传入沈家湖沈家溪耳中时,两人带着各自媳妇联袂登门。
“三弟,你跟你媳妇这是怎么回事?”沈家湖率先开口,烧烤铺子不归属零食糕点铺子,他也是在这事qíng传开之后,才有所耳闻。传言吗,大多传个几回,就开始失真,传到后来,那更是会面目全非。都是自家人,沈家湖他们自是要过来问个清楚。
沈家河用手盖住脸,胡乱捋了一把,才qiáng自镇定,装作完全不在意地说道:“二哥,这事说来话长,是这样的……”
“三弟妹,真是这样吗?”沈家湖瞪圆了眼,这事说起来其实可以理解,可真让他自己想,他怕是想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想到。要不是沈家河是他三弟,碰到上门想从他铺子里拿货的人,他说不定也不会给好脸色,未必会气到一佛升天,二佛出窍,但客客气气把人请出门是非常有可能的。
“嗯。”
厅堂里一时静得吓人。在场众人都已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很多事qíng就算看不太清楚,也有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
抛开那些陈规旧章,只从此事的利弊出发考虑,这事还真是大有可为。想象一下,理想状况是把云州城所有特色糕点零食都一网打尽,张记的玉片苏,李记的紫云糕……这些有名的小吃都出现在同一家铺子中,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就在于,沈家新铺子若生意兴隆,沈家河跟方天林两人固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其他商家利益有损失吗?没有。沈家赚得越多,其他商家获利也越大,这才是最让人惊叹的地方。这事只要能成,那就是双赢的局面。
当然,那些天价限量售卖的商品除外。适合这种经营方式的只有那些高档及其以下的货物,奢侈品显然不在其内。
那么多人都想不到,偏偏沈家两人想到了,这并不表示其他人就蠢笨不堪。这种销售方法其实早就在许多行业盛行,譬如布料这一行业,有很多商家并没有自己的作坊,布料都是从各个作坊里购买,还有酒、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89章
那为何吃食这一行业却不是这样?这其实不难理解,其中一点就是保鲜技术不过关,再一个则是jiāo通不够便捷。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储藏技术越来越好,但局限xing依然非常大,只适合那些耐久放的吃食。
而糕点零食铺子,为了卖个好价,大多都采取当日做当日卖的策略,这就使得吃食铺子都是各自为营。不说其他,就连沈记作坊其实也是尽量不接周期长的订单,顾家那个大单子,也不知道最后受cháo的的几率是多少,但顾家至今没来找沈家说理,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是有赚的,没有赔钱。
沈记作坊密封做得好,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同样能做到,这也算是沈记的一项优势。
“这主意不错,三哥,三嫂,新铺子什么时候开业?那天我定要带着沈禾大买特买。”柳橙突兀响起的话语打破了一室沉默。
话落,柳橙开始小声嘀咕。以前他想买个吃的都要跑好几家,有了这样网罗众多吃食的铺子,他以后哪还需要这么麻烦,直接进铺子里去扫货就行。想着想着,柳橙眼神变得迷离,显然是已经陷入铺子开业时的畅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