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俺种田_作者:夏天水清凉(22)

  正文第十八章妙计之打造成厨子(四)

  曾大树的厨艺已经练成了,而且他自己又是个融会贯通的,有时也会想出个让巧巧都惊叹不已的新菜式,自身素质已经具备,现在缺的就是一个在众人面前展示的机会了。在乌山村里,不可能弄个什么广告,毛遂自荐也并不是那么的妥当,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一部分人知晓,然后依靠口口相传,形成口碑效应,再就是亲友间的相互扶持,让曾大树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过年就是个难得的好时机。新年里,众人忙着走亲访友,众亲友齐聚一堂,不外乎吃吃喝喝,再就是聊聊家常。这两样都对曾大树有利。前者可以用来展示厨艺,后者则用来传播厨子的美名。

  曾大树一家每年正月初一和巧巧的叔叔、姑姑们一起去爷爷家拜年,正月初二和巧巧的姨妈、舅舅们一起聚在外公家里。而曾大树作为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也都会在正月初五这天过来曾大树家里吃饭,当然还有其他的亲戚需要走动。每年走亲访友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除非有了变故。

  在腊月二十二这天,曾大树和赵杏花分别去了巧巧的爷爷和外公家里,跟两家人商量过年的菜让曾大树掌勺的事,并把曾大树想做厨子的打算跟两家老人说了,不出意外地两家人都很赞同,并且都表达了他们的惊讶和喜悦。能做厨子在农户人家看来就是有了大出息,做父母的都是盼望子女能有出息的,而巧巧的外公外婆也是希望看到女儿的生活能过得好的。

  机会有了,做厨子,还要有必备的工具。

  那就是多层的大蒸笼!说这个是必备的工具并不是瞎说。村宴酒席一般都有十来桌,每桌要上十二道菜,而酒席上的菜又要热乎,又要上得快,可是厨子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用上大蒸笼了!蒸笼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保温和做菜。

  有些菜是可以提前做好然后进行保温的,比如鱼、ròu、汤菜等。还有些菜是必须要用蒸笼来做的,比如蒸鱼丸、蒸海木耳鸭蛋、蒸蛋片等。总之每个村宴的厨子都要有一个蒸笼,而且这个蒸笼要做的大,还要是多层的,这样才能装下更多的菜。

  如果去集市上买一个这样的大蒸笼将会很贵,至少要十二文钱,这在曾大树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好在曾大树也会编竹子,他平时会编一些筐啊篮子啊什么的,而这个大蒸笼也是用竹子做的,曾大树决定自己来做蒸笼。做蒸笼并不简单,需要技术,还需要手巧,而且这是一门技能。曾大树还没有做过这么大的蒸笼,但技能总是相通的,经过慢慢地摸索,这个多层的大蒸笼总算是做成了!

  曾大树总共做了十二层,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像一座小塔,而且这个蒸笼是可以随意拆卸的,还能分做好几个来用,是一个很巧妙的竹制器物。

  曾大树做蒸笼的时候,虎子、小峰和小山都被qiáng制要求全程在旁边看着,这是一个技能传承的过程,父传子,子传孙,好多古老的技能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最终生生不息。

  正文第十九章过除夕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除夕。

  曾大树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过年的时候,最丰盛的菜肴总是被用来招待客人的,但就算是再贫穷的人家也要吃一顿好一点的年夜饭的。

  曾大树家的年夜饭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样子,首先是“炸huáng雀”,并不是真的huáng雀,而是把红薯切成条,然后和加糖水的糯米粉一起和匀,用筷子随意地一团一团地挑出来,一般有拳头那么大,再放到油里面去炸,把表面炸得金huáng金huáng的,等浮了起来,就可以捞出来吃了。现做的“炸huáng雀”表皮苏脆,里面软糯,非常香甜可口。乌山村的人家一般一年只在除夕炸一次“huáng雀”,假如客人多的话,一次可能要炸满两三大木盆,因为这将是过年的一道必备菜——“蒸huáng雀”,就是把炸好的huáng雀和蛋片、猪肝片一起蒸。大概是因为一年只能吃上一回现炸的“huáng雀”,所以大家都很是稀罕。

  第二道就是用辣椒煮的鱼杂。鱼整条的炸好是准备招待客人的,鱼杂则是自家人吃。鱼子、鱼膏、鱼肝、鱼泡和鱼肠都洗的gāngān净净的,先用油炒过,再配上辣辣的青辣椒和大蒜煮成汤,也很是美味。古代的鱼吃的是糙,不像现代吃加激素的饲料,古代的水也没有被工业污染,所以鱼的内脏也还是可以放心地吃的。鱼子糯糯的,鱼膏滑嫩,鱼泡很脆又有嚼劲,鱼肝和鱼肠也很可口,辣椒很开胃,就连剩下的鱼汤也是一道别有风味的菜肴。鱼汤冷却后,结成固态的鱼冻,吃起来慡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