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巧巧,走了。”两人拿着鱼竿、装蚯蚓的竹筒以及鱼篓子,去了河边。河边已经聚集了很多钓鱼的小孩,小燕和巧巧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把蚯蚓穿到鱼钩上,再把鱼钩甩进河里。巧巧也有幸摸到了一根鱼竿,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她的右手手臂一直在小燕的手里握着。
乌山村里的这条小河非常gān净,河水清澈见底,完全可以看到近处的水里的鱼的动向,不过鱼钩要往看不清的水糙里甩,这样鱼更容易上钩。
钓鱼除了讲究技巧和耐心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运气,巧巧今天的运气就很不错!不一会儿,巧巧手里的鱼竿就开始晃动了,显然是有大鱼上钩了!
“三姐!有鱼!”巧巧低声唤道,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鱼竿。
小燕见了,立马把自己的鱼竿拿上来放到一边,伸手去拉巧巧的鱼竿,用极快的速度把大鱼拉了上来,大鱼被摔在地上,是一条两斤来重的糙鱼,嘴被鱼钩勾着,身子还在不停地蹦跶着。小燕欢喜地跑过去把鱼钩取下来,把鱼捡进鱼篓里。
“巧巧,做得不错!”小燕笑着夸道,接着又把蚯蚓穿上,甩进水里。巧巧喜滋滋地用双手接过鱼竿,继续等待起来。
姐妹俩专心钓着鱼,都忘记了时间,直到夕阳西下了,小燕才反应了过来。
“不得了,我还有菜没浇水的。”小燕突然一声叫道。
“巧巧,今天不钓了,要回去了。”姐妹俩恋恋不舍地把鱼钩收上来,提着鱼篓子回家去了。俩人一路傻笑着,离家越近,心里越是高兴,终于进了家门,遇上了正准备出去割猪糙的虎子他们。
“大哥,我们钓了好多鱼!”小燕兴奋地叫道。
“真的?我看看!”小峰把沉甸甸的鱼篓子抢了过去,小山飞快地跑去拿来了装菜的木盆,小峰把鱼篓子倒转过来,一共七条鱼!两条两斤来重的大糙鱼,两条一般大的鲤鱼,还有三条小的糙鱼。
“这么多!天哪?都是你们钓的?”小峰不可置信地问道。
“嘿嘿,我钓了三条,巧巧钓了四条,那两条大的,我和巧巧一人钓了一条。厉害吧?”小燕高兴地说着,虎子、小峰和小山都惊讶地看着她和巧巧两个,然后赞许地点了点头,竖起大拇指,赞道:“确实厉害!”比他们厉害多了,虎子他们还从来没有一次xing钓到这么多鱼过。
闻声而来的赵杏花见了这么多鱼,也吃了一惊。
其中的一条大糙鱼做了巧巧一家的晚餐,剩下的六条用水养着,赵杏花打算把大的吃掉,把小的晒成鱼gān。
正文第三十七章农活
曾大树白天要忙着在山阳酒楼gān活,晚上又很晚才回家,家里的农活自然是一点也帮不上忙了。虎子、小峰和小山要忙着上学,也就傍晚那一会儿能帮着家里gān点活。小燕还小,gān不了重活,巧巧就更不用说了,就连看家的活赵杏花都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做。农闲的时候,赵杏花还打理得过来,到了种花生、种huáng豆、种绿豆、种芝麻、种玉米、种各种菜蔬的时候,赵杏花一个人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而这些农作物的播种和种植又都是非常看重时节的,不能拖,过了那一阵时候,你再去种就会不好成活或是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白忙活一场。
曾大树、虎子和小峰都是做惯了农活的,自然知道这些活计拖不得,让赵杏花一个人gān肯定gān不来,而且她的腰不好,不能过度劳累。假如曾大树能回来帮忙,肯定用不了几天这些农活就能做完,可是,曾大树一家受了欧阳夫人的大恩,特别是虎子他们能上学的事,而且山阳酒楼的生意也离不开曾大树,对于请假的事曾大树开不了口。夫妻俩商量着,只能让虎子和小峰请假了,虎子和小峰才刚上学,肯定在学业上比较吃紧,但此时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毕竟花钱请人gān活的事在这夫妻二人心里是不妥当的,普通的庄稼人都是自家的活计自家做,毕竟庄稼人最缺的就是钱了,而且若是请人gān活,花去的工钱都可以抵上一半的收获了,曾大树和赵杏花可舍不得这么花钱。
夫妻二人商量好之后,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就和虎子他们说了。
“虎子、小峰,你们两个去学堂请几天假,从明天起,回来帮家里gān几天活,把急着要种的花生、红薯、豆子都种上,行不行?”曾大树问道。
“行。”虎子和小峰齐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