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俺种田_作者:夏天水清凉(92)

  “别人问你话,还是要好好回答的,不然是不礼貌的,不过,你不要主动去找他说话就是了。”赵杏花对巧巧叮嘱道。

  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就预示着这一天的上午已经过完了。巧巧家的杂货铺在今天上午一共迎来了十一个买东西的客人,巧巧数了一下,一共消费了二十四文钱。中午,赵杏花、小燕和巧巧三人围着桌子吃午饭的时候,小燕并没有因为打赌赢了而高兴,反而神qíng挺失落的。倒是赵杏花和巧巧很想得开,她们并没有介意客人的稀少。巧巧觉得,他们家杂货铺做的是长久的生意,良好的口碑是要经过慢慢发酵,然后建立起来的,而且他们家做生意态度很诚恳,村里人一定会感受到他们的诚意的,她不奢望村里的人百分之百都来她家杂货铺买东西,但是她相信她家的杂货铺要在乌山村里吸纳绝大部分的客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巧巧对她家的赠送酸话梅策略也很有信心,毕竟谁家没有个把孩子呢?这相当于免费赠送了,酸话梅可是孩子们的喜爱啊!无论是疼爱孩子的大人,还是不想放过这个占便宜的机会的大人,都不会拒绝这样一件送上门来的好事的。虽然一颗小小的酸话梅不是很值钱,但是它代表着一份心意,同时,也是一份送给孩子们的讨他们喜欢的礼物。

  下午只来了五个客人,消费了十三文钱,但是巧巧并不着急,毕竟这是在乌山村,不是镇上,乌山村总共才多少户人家啊?一百七十一户人家怎么能够比得上整个青山县的上万户人家呢?而且盐、火柴、酱油之类的东西基本上是一个月买一次的,巧巧家的杂货铺能够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就吸纳了四十一户人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她相信在他们的诚恳相待和酸话梅的诱惑之下,这四十一个客户资源是不会流失的。

  乌山村里的客户资源偏少,所以注定了巧巧家杂货铺生意的相对冷清。晚上,巧巧躺在chuáng上的时候就在想着:假如能够把附近几个村庄的客户资源也吸纳进来的话,那么她家的小杂货铺就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了,那就不再是小杂货铺了,倒是可以晋升为中级杂货铺了。

  可是这个计划要怎么实现呢?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让客户资源从乌山村向四周村庄辐she开来的效果呢?巧巧心想:首先还是要大力地宣传,要先让别人知道乌山村杂货铺的存在;其次是吸引和诱惑,让大家知道来乌山村杂货铺买东西好处多多,让他们对乌山村杂货铺心生向往;再次是变通,附近的村庄离乌山村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居住在那里的客人来乌山村买东西自然不可能像乌山村人一样方便、快捷,他们很可能会一次就买回去好几个月的东西,或是帮别人顺带地买一些东西回去,所以对于这批客人应得的酸话梅在发放上可以做出变通,不再是一年发一次,而是每次只要凑够了五文钱就当场赠送酸话梅,这样会让他们感觉更实在,不会认为巧巧一家在骗人,会更容易赢取大家的信任;然后是接待,给远来的客人每人都提供一碗茶水和一张凳子,消除他们赶路的口渴和劳累,让他们有一种自己是受欢迎的客人的感觉,让他们对巧巧家的杂货铺有一种亲切的好感和归属感,而不是简单的冷漠的金钱与货物的jiāo换。

  如果能够把附近的村庄的客户资源吸纳进来,那么附近村庄的人在乌山村杂货铺的消费潜力将是巨大的,不只是人们日常的小额消费,还有置办酒席时的大额消费,把每一笔消费累计起来,其数量将是乌山村人总消费的几倍,总之,人多就是力量。杂货铺是赚取差价作为利润的,一笔消费的差价会很少,但消费的次数越多,差价再乘以消费次数的乘积就会越大,乘积就是巧巧家最后能够得到的利润。巧巧家杂货铺赚取的差价是不变的,要想提高利润,就得提高消费次数;要想提高消费次数,就得提高消费人数。

  一个人的jīng力是有限的,人一旦想事qíng想多了就容易疲乏,小孩子的身体和大脑更是禁不起太长久的思考,所以,关于这个吸纳更多顾客的计划还没有思考完,巧巧就累得睡着了。

  第二天,巧巧起chuáng的时候,脑袋里就回想起来了这个计划,她想着待会儿就和她娘商量这事。

  巧巧发现自己又是最后一个起chuáng的,因为只要她没有自己起来,家里的其他人除非是怕她耽误了吃早饭,不然是绝对不会叫她起chuáng的,想到这里,巧巧心中顿时洋溢起了了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