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他家开的啊!可惜他现在不来我们村做菜了。”
“人家现在在镇上的酒楼里做厨子呢,家里现在还开了个杂货铺,这日子过得可真是好!”
“我们没有人家那手艺,羡慕也羡慕不过来!他家的杂货铺怎么样啊?实在不实在?”
“嗯,又实在,又公道!东西和价钱都和镇上的一模一样,称给得足,而且啊,买满了五文钱就送一颗酸话梅。”
“这么好?”
“可不是!我以后都去他家买东西了。”
“我过几天也去瞧瞧,可惜路远了点,要是开在我们村就好了。”
“你想得美,我们村可没有谁开得起这杂货铺,连在哪里进货我们都不知道。”
“也是。chūn花大娘,你知道还有谁要去乌山村买东西的么?我好同她们一起去,一个人走路闷得慌!”
……
都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其实不只是在传谣言上人们的悠悠之口有着莫大的威力,就是在对一件好事的宣传上人们的口口相传也是力量巨大,由大家亲自认可的好口碑还是撼不动的好口碑。
附近村子里的人先是出于猎奇的心理和想体验新鲜的冲动,这才来巧巧家的杂货铺买东西的,然后是因为非常满意巧巧家杂货铺那诚实和热qíng的态度,从而心生喜欢。因为喜欢,所以以后就变成了常客;因为满意,所以大家还会诚心地免费帮巧巧家宣传她家杂货铺的好。
史书上总是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得了人心的卖家才能得到顾客的亲赖,得了人心的卖家才能够生意兴隆,得了人心的卖家才能够赚取更多的长久的利润,这里的人心不只是良好的口碑,还是人们心中的信任感和踏实感。
巧巧家的杂货铺里的生意就在这样人心所向的氛围里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起来。原本准备卖两个月的煤油、盐、酱油、醋等日常生活用品,在八月月底的时候就所剩无几了,曾大树在兴奋和喜悦的心qíng里连忙又去东西南北中货行进了一次货。
鲁掌柜见到曾大树的时候,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们家杂货铺的东西卖得怎么样了?”曾大树上次给他送了一些表示感谢心意的东西,他很喜欢,也很高兴。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好意,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诚意才对,鲁掌柜现在对曾大树说话很是熟稔,说话语气很亲近,有一种对待自己人的自然感。
“托您的福,生意还不错。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再进一些货回去的,有些东西就快要卖完了,所以需要再进一些。呵呵……”曾大树高兴地老实回答道。
“喔?”鲁掌柜听了也很高兴,笑着说道:“大树,恭喜你啊!来,我们坐下聊,你这回要买哪些东西?要买多少?”鲁掌柜之前根据自己的经验并不看好曾大树在村子里开杂货店的做法,曾大树跟着山阳酒楼一起进货的事,他也是猜到了的,因为上次曾大树只在他这里买了山阳酒楼所没有买的东西,凡是山阳酒楼买了的东西,曾大树一样也没有买。如今才过了一个月,曾大树居然就说他家的东西快要卖完了,而且还直接来找他进货了,竟然不再嫌东西太多了,这实在是出乎鲁掌柜的意料。
曾大树和鲁掌柜把进货的种类和数量都谈妥了,然后开始约定取货的时间。因为东西南北中货行只给位于青山镇的买家提供免费上门送货服务,所以曾大树买的货物需要他自己运回家去。
“你今天什么时候来拿货?”鲁掌柜问道。
“下午来拿,我自己会不得空,不过,下午我家那三个孩子放学后会推平板车过来,到时候还要麻烦您安排伙计帮忙把货物装上车,这些事qíng孩子们不会做,我担心东西在路上会散成一团。”曾大树客气地说道。
“行,这没问题,大树,你家孩子叫什么名字,几岁了?”鲁掌柜问道。
“老大叫虎子,十二岁,老二小峰,十一岁,老四小山,八岁。”曾大树回答道。
“孩子们都不大啊,要是路上遇上了歹人可不好。”鲁掌柜皱着眉头,思索着说道。曾大树前天晚上和赵杏花一起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是很担心孩子和东西的安全,毕竟三个孩子拉着一车的货物走在路上很打眼不说,要是遇到了坏人来抢东西,三个孩子根本抵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