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几个嬷嬷很快的拉起了帷幔,把姑娘们围在后殿一角的两堆火旁。
李青透过帷幄的fèng隙向外看去,外面的护卫和车夫等人陆续进了大殿,脱了滴水的蓑衣放在大殿门口,先进来的几个人又生起了几堆火,架起行军锅,熬起姜汤来,陆续有人进来,围坐在火堆旁,不大会儿,外面火堆旁围坐的人也喝起姜汤来,殿里一时温暖如chūn。
李青在帷幔后,仔细的看着外面的动静,生火熬汤,人进人出,都极是安静有序,这些人进退有度,令行禁止,那平王倒也名不虚传,治军有方。看来,无论如何都要在金川脱身离去,否则,进了韩地,想脱身只怕就难了。李青暗暗思量着,轻轻挪了挪身子,往刘秀玉身边挤了挤。
侧头看了看刘秀玉,只见她头垂在膝盖上,一动不动的坐着,仿佛睡着了,李青轻轻推了推她,刘秀玉打了个机灵,猛的抬起来头了,满脸通红,神qíng慌张的看着李青,李青皱皱眉头,眯着眼睛疑惑的看着她,刘秀玉眼神慌张的闪烁着,不停的眨着眼睛,和她今天目光炯炯的盯着她的样子判若两人,李青心里涌出无数疑惑来,眼珠转动了几下,转过了头,不再看她,刘秀玉仿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李青靠着柱子,慢慢思量着,听说,那个平王,也是个爱色的,平阳王府内没有正妻,侍妾却不少,孩子也有一堆了,她们这一帮人进了王府,还不知往后如何呢?李青想起他那张轮廓清晰的脸,眉眼间那份极其gān净的感觉,就是煞气重了些。这样的人品,这样的身份,这些女孩子们是不是很愿意去做他无数女人中的一个?象huáng玲儿一样,去做大皇子的“新鲜玩意儿”?
李青转过头,默默的看着刘秀玉,一路行来,她满腹心事,竟然从没留心过同行的这些小姑娘们,这一天多的寸步不离,这一场雨的相互扶持,让她们贴近了很多,李青看着刘秀玉垂着的头颈,瘦削而优美,这个清秀的小姑娘,柔和而坚韧,有份坚持,有些善良,象一株兰糙,安静清新却极耐品味。这样一株兰糙,就在王府里慢慢枯gān?
李青转着眼珠,那个杨元峰,这个时候出使庆国,必是个极得平王信任的,这使节做得有声有色,一点亏也没吃过,一路上看来,竟还知武事,也是个有才gān的,这样的人,一定深得平王爱重,如果开口向平王讨个女官,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看面相,这个杨元峰应该也是个重qíng义的,这一路上的安排周到贴心,人必定是个细心的,刘秀玉如果能跟了他,总qiáng过做三千后院之一吧。
李青盘算着,把帷幄的fèng隙微微拉开些,往外看去,杨元峰坐在东边靠里的火堆旁,正和身边的人笑着说着话,旁边的人传了个皮囊给他,他接过,仰头喝了一口,是酒吧,闪动的火光映在黑红色的国字脸上,竟有几分温暖的感觉。
李青放下帷幄,转头看着旁边火堆旁忙着准备午饭的婆子,和东倒西歪靠着柱子睡着的女孩子们,转了转眼珠,何不去打听打听那个杨元峰,李青打定主意,轻轻起身,走到正在熬着粥的婆子身边,笑着低声说道:
“嬷嬷,我帮你吧。”
婆子连说不敢,李青微笑着在旁边递东递西的帮着,一边和她慢慢说着闲话。
“嬷嬷,韩地有多冷?”
“这一路上越走越冷了,多亏嬷嬷们费心照顾,这一路上带着我们这些人,要多费多少心!多亏了杨大人呢!那个杨大人有五十岁了吧?”
李青好奇的问道,嬷嬷“扑哧”一声笑出了声,笑了半天,方低声说道:
“姑娘这眼力,真是……杨大人不过二十出头,还没成亲呢!”
说完又笑了起来,李青忙懊悔的陪礼道:
“嬷嬷你看我这眼力,杨大人这样能gān,我想着必是上了年纪的呢,嬷嬷可不要和人说去!”
那婆子又笑了起来,看了看锅里的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拿了个碗来,盛了点粥出来递给李青,
“姑娘尝尝。”
李青忙接过,小心的喝了一点,享受的眯着眼睛,连连点头道:
“真好喝。”
那婆子满足的笑了,坐下来,边把火拨开边低低的和李青说道:
“王爷可看重杨大人啦,杨大人家里只有个老娘,穷是穷了点,可人好又能gān,还没成亲呢。”
说着,冲李青眨眨眼,李青端着碗,愕然的看着那婆子促狭中带着些关心的眼光,饶是她脸皮够厚,被人这样瞧破又取笑了去,也禁不住脸红起来,放下碗,嗔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