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你看,青菜有的是,不过……嘿嘿。”
郑嬷嬷递了米饭过去,笑着答道:
“这米,还是胭脂糯呢,没想到文府这样阔绰。”
小叶在旁陪着笑,小心的说道:
“厨房的嬷嬷说,这米是王爷吩咐孙大管家送过来,指定给姑娘吃的,文府里是没有这个的。”
李青看着碗里一粒粒淡紫色的晶莹米粒,闻了闻,笑着吩咐小叶道:
“这米蒸饭倒不好,以后只用它煮粥吧。”
小叶曲膝应了,出去传了话。
李青慢慢吃了饭,小丫头子收拾了下去,小叶泡了茶奉上来,李青捧了茶,斜靠在大迎枕上,舒服的喝着茶,郑嬷嬷笑着问道:
“姑娘这会儿可有jīng神看看连庆送来的几个丫头?还有孙大管家送来的几个嬷嬷,也等着拜见姑娘呢。”
李青点点头,放下杯子吩咐道:
“我先看看嬷嬷挑的四个丫头吧。”
郑嬷嬷笑着应了,叫了四个丫头过来,李青打量着面前站成一排的四个丫头,都是十三四岁年纪,梳着双丫髻,穿着一色的白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白绫绵裙,显得gān净清慡。
李青微笑着温和的说道:
“多大了?都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以前做过什么?都会做些什么?一个一个说说吧。”
第一卷第四十七章班底
几个丫头相互看了看,最左边的丫头上前半步,微微曲膝福了一福,有些胆怯的说道:
“回姑娘话,奴婢今年十四岁了,叫翠枝,只记得家是金川府的,进来侍候姑娘前在一户姓李的商户人家做婢女,主人家做生意赔了钱,把我们都卖了出来。奴婢以前学过针线,也识得几个字。”
李青打量着她,眉眼细长,嘴角上翘,仿佛一直带着笑,很是喜气,看样子,是个温和细心的,不禁微笑起来,点了点头,紧挨着她的一个脸圆圆,眼睛莹莹亮的丫头上前半步,声音清脆的禀报道:
“回姑娘话,奴婢今年十三岁了,叫石花,庆国安阳府人,五岁时候被人拐了出来,刚被卖出来,奴婢会做饭。识字,也会计数。”
李青笑着点点头,这丫头倒利落慡气。石花旁边的丫头怯生生的上前半步,声音微微有些发抖的禀报道:
“回姑娘话,奴婢今年十四岁,叫含山,平阳府银湖镇人,父亲原是读书人,父亲、母亲都过世了,被族人卖了,卖了出来,我识字,读过书,也会做针线。”
李青仔细看着含山,眉目如画,有些娇怯不胜之感,眼神里还带着恐慌和不安,心里不禁叹了口气,声音放缓了问道:
“家里还有什么人?”
“只有,还有个弟弟,今年八岁,也给卖了,不知道,不知道卖到哪里了。”
含山声音哽咽起来,李青脸色有些yīn沉下来,沉默了一会儿,转过头吩咐郑嬷嬷道:
“嬷嬷找个人给连庆传个话,让他想办法找到含山的弟弟,也买过来吧。”
郑嬷嬷曲膝答应了,含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不已,只说不出话来,李青示意小叶扶了她起来,含山有些颤抖着站了回去,最右边的丫头态度从容的上前禀报道:
“回姑娘话,奴婢今年十五岁,叫绿玉,原是陇平府王总兵家婢女,奴婢会针线。”
李青微微有些诧异的看着她,绿玉微微低着头,稳稳的站着,从容中带着些萧索,这气度可不象个婢女,李青眼中闪过丝疑惑,声音凝重的问道:
“王总兵……你在府里做什么差使?”
“回姑娘话,奴婢是王家大小姐的贴身婢女。”
“那王家大小姐现在怎样了?”
绿玉身子微微抖了抖,低声说道:
“死,死了。”
李青盯着绿玉紧紧抓着裙子的手,和微微抖动的裙裾,眼光慢慢的转到绿玉垂得更低了的脸上,带着丝冷意问道:
“识字吗?”
绿玉怔了怔,
“回姑娘话,识得,识得几个字。”
“可读过书?”
绿玉微微犹豫了下,
“没,读过书。”
李青盯着绿玉看了良久,绿玉渐渐有些不安起来,只qiáng压着心神,手却紧紧的攥着裙子,李青看着绿玉攥成一团的手和轻轻抖动的裙裾,慢慢端起杯子,喝起了茶,半晌才带着些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