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豆蔻年华_作者:摇曳菡萏(49)

2016-10-02 摇曳菡萏

  牛奶不必要脱脂的,对于青少年来说,纯脂牛奶更营养好吸收,而且只要注意多运动,是不会发胖的。而不涂

  19、新书得见...

  抹任何防晒或者护肤品,则是苏夏的经验之谈。从小不折腾自己的皮肤,皮肤会一直很好,直到衰老。但是如果年轻的时候就用一些瓶瓶罐罐的,皮肤用习惯了,自身的复原能力和免疫力就会变差,皮肤状况会越来越糟糕。

  长发扎成一束马尾,脸庞白皙,五官清晰而有神采,身材稍稍有点圆润,就是苏夏如今的样子。一年前那个圆圆胖胖,脸蛋上还总飘着两团红晕的小女生已经彻底蜕变成一位少女了。苏夏很满意自己现在的样子——就是身上还是稍显圆润了一点。不过她也没准备刻意的去减肥,等到长个子的时候,四肢的赘ròu会自动消去一些的。

  三月中旬的时候,苏夏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包裹。里面是自己的样书十本,以及稿费已经汇过来的汇款单一张。四月初的时候,A市新华书店终于有了chūn季出版的书上档。苏夏在里面搜寻了好久,都没找到自己的《初恋这件小事》。她远以为是出版的册数少,出版社铺货没铺到这里,但是一个星期后再去看的时候,竟然惊喜的在新书推荐区看到了自己的实体书!

  实体书的外包装和出版社给自己发来的样图一模一样,扉页上是出版社主编写的寄语,希望此书获得更多读者共鸣,希望销量飘红之类的话。其中有一句点评让苏夏深受触动:本书作者尚属稚龄,文笔稚嫩,故事略显理想化。但是,我却从中捕捉到了许多细微之处,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互相映照。如果这些qíng节,或者说是细节是作者故意为之的话,那我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这个小作者的社会嗅觉敏锐到了可怕的地步。

  主编的话让苏夏又喜又忧。喜的是,编辑真的知道她在文中描写的那么多细节的现实影照,她的刻画和隐喻的功力被人了解和指出,说明她的写作功力也不是那么差,可以继续创作第二本书了。忧的却是,编辑的评语太中肯,没有过多的褒奖,也没有过多的贬谪,让苏夏看不清自己是不是被出版社给承认了。

  到五月底的时候,98年第一季度售书排行榜出炉了。这时候网络世界还不发达,纸质媒体苏夏也只能接触到Z省以内和国家的几份重要报刊的,她无法得知其他省市的书籍售卖qíng况,但是只出A市新华书店的售书榜单上就可以得知,她的书卖的还不算差。

  虽然已经有了十本样书,苏夏还是从新华书店又买了一本做纪念。在跟书店工作的阿姨们攀谈的时候,苏夏了解到《初恋这件小事》一开始卖的并不算好,但是从上个月起出售量突然大了起来。书店原本只进了一百本书,结果是最初一个月卖了不过十几本,到上个月月末的十天,剩下的九十本两三天就卖光

  19、新书得见...

  了,买书的大多是比苏夏大的初中生高中生,偶尔也有工作了也的人来光顾。

  六月初的时候,苏夏又收到了一封信。出版社的编辑告诉她,第一版的三万本已经全部售完,出版社准备加印一版,版税还是百分之八。苏夏算了一算两版版税后的自己所得,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也成为了万元户了。

  在欣喜的同时,她又开始准备了第二本小说的写作。因为《初恋这件小事》中赋予她的回忆太多,苏夏竟不知道第二部如何去动笔了。出版社的编辑建议她,第一本小说很成功,她继续写一个第二部,描写主角上大学或者是工作后的经历也不错。苏夏给拒绝了,再去叙述那个故事,她已经想不出来要如何接着写了。那本书的成功,一半归功于她对现在社会的认识,另一半则归功于她在写那本书的时候,距离重生时间最短,心中脑中的遗憾希望最多,感qíng最充沛。在脑中灵感最多的时候去随xing而写,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太差。

  初一匆匆而过,苏夏又放了暑假。偶然一次去租书店闲逛的经历,让她看到了huáng易先生的新作《寻秦记》。这部刚刚完结了的,足足连载了几十本单行本的小说勾起了苏夏的兴趣,在前世她是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原版小说来着。后来又选好了几本散文,苏夏一起向租书店老板要求借书的时候,竟然被租书店老板告知,这套寻秦记实在是太火了,租书店就算进了三整套,每天排队要来借书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苏夏要想借到全集的第一本,必须要等到三天以后才行——因为第一本刚刚被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