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_作者:吾心大悦(122)

2016-10-10 吾心大悦

  “臣有罪!”其他几名御史也缴纳了御史敕告,摘下银鱼袋,辞去台职,回家等待处分。

  只有御史大夫李元江被天授帝恩旨留任。

  御史不惜拼掉前途,那就说明弹章上的事qíng确有其事了,这些罪名如果坐实了,对太子皇后大大不利。

  太子与郑皇后被幽禁在仁明殿。太子妃和两个小皇孙是幽禁在东宫,一点消息也传不出来。鲁国公就是郑通郑国舅,被罚闭门思过,其实就是被幽禁了。永禄候王潞年纪挺大的,经此一吓真病了没有上朝。

  但两个家族的姻亲无数,利益捆绑比较紧密的权贵朝臣若gān,好些是有资格上朝议政的重臣,他们再怎样也无法与太子撕开关系,索xing硬撑到底,开始与反太子一系,也就是死忠帝系唇枪舌战,最后当然发展到打架了。

  天授帝向来不阻止群臣互殴,况且这最有利于他看清谁是太子那一边的。

  作为皇帝最痛恨什么?最痛恨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挑战,太子有不臣之心是有证据的。他还没开始处置太子,只处置皇后与太子妃两处外家,就已经有这么多人跳出来——不是结党是什么?

  而且是皇帝最忌讳的太子与群臣结党,势bī皇权,是天授帝最忌讳的。

  看来,太子这两年并非兢兢业业监国,果然经营了不少势力。

  只是可惜!

  哼!

  朕还没死!!

  第45章真猛士也

  树倒众人推,大理寺卿吕秉辰又来掺合一脚,提jiāo了一些禁军家属状告太尉杨博的状子。这些家属言之凿凿,称他们的儿子(丈夫)在军营中被扣上哗变的罪名被斩首,实在是因为杨太尉截留军饷太厉害,弄得家中生计艰难,活不下去才……但禁军只是向上峰讨问军饷,并没有哗变,却被安了个扰乱军心,聚众哗变的罪名砍了,实在冤枉。

  这些家属从前不敢告发,也是因为杨太尉手段血腥残忍,但凡谁露出一点想要告状的迹象,便总会有“匪盗闯门”,杀害全家,弄得大家不敢来告。如今听闻皇帝圣明,发现了杨太尉的不法事,才敢来告。

  这些家属似早准备好了告状材料,认证物证都搜集了许多,半个月之内就汇集到了大理寺。其实这事,绝对是有人在幕后cao作,结合天授帝的态度,把杨太尉打入天牢不正是“截留军饷,致使哗变”的罪名么?

  吕秉辰并不难做出选择,很快把状纸整理一下,过来揭发杨太尉。

  天授帝看到这些家属陈词,得有上百份,厚厚一大叠,脸都是黑的。

  这件事的xing质十分恶劣,因御前六军是定王掌控,杨博伸不了手。而管着侍卫六军的寿王是出了名的“闲王”,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园林专家,天天在家里倒腾他家后院那个已经扩展到六七千亩的似锦园,把一个后院花园生生打造成了天京四景之一。

  侍卫六军的事,寿王基本是丢开手的,所以杨博把寿王供奉好,又在天授帝的默许下,接管了侍卫六军的日常管理。除了天授帝一个叫白霖的心腹所领的龙骑军,其他五个番号,截留军饷的事十分严重。甚至引起京郊西山大营驻地的几次哗变,杨博将带头闹事的兵将都关起门来屠杀gān净,血腥镇压了,又立即从军户选人补充了人丁,把事qíng抹平。

  天授帝是知道一点风声的,但他也对禁军喝兵血这种潜规则无可奈何,他是靠军伍才得的皇位,知道这个潜规则的厉害,不好轻动,所以不闹大天授帝就不会狠管,这两年他身体不好,更没理会。

  还有一个不能出口的原因——这种事个个将军都涉及,算天授帝控制将军们的一个把柄,若皇帝想整治谁,只要把截留军饷的事翻出来,就是现成的罪名。

  只是,天授帝不知道杨博这么狠,qíng况这么严重,哗变就有五次,杀死了近千人,甚至包括一名指挥使。天授帝的手都气哆嗦了,京郊一个西山大营,一个东林大营是整个京城的守卫力量,若有变故没及时弹压,让乱兵冲击京城,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最可恨,连皇帝都瞒着,这说明连夜行卫都被杨博找出来并收买了!

  这绝对不能忍!

  天授帝要把杨博一撸到底,要直接“咔嚓”了他。

  面对天授帝再次辣手,不仅文臣,连武将都有意见好伐?因为杨博是西北威远候一系的旁支出身,有战功在身。按潜规则,功臣可立功或缴纳罚款折罪,所以杨太尉并不用死,流放看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