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倒是没出,老祖宗,再有十来天,不是您的生辰么?我愁的是这事。”
“这事有什么愁的?我又不出去,随他们怎么过去。”
老太妃挥着手说道,李小暖看着老太妃,发愁的说道:“您是不出去,我总不能不出去吧?今年是我头一次张罗老祖宗生辰的事,从嫁进来当了家,还是头一回张罗家里的大事,老祖宗,您说,要是办得不好,往后再要立足立威,可怎么立啊?”
老太妃瞄着愁眉苦脸的李小暖,慢吞吞的说道:“要立足立威,可不在这上头。”
“怎么不在这上头?老祖宗,您不知道,二月里,靖北王妃过五十五寿,我和母亲去贺寿,人家办得真是好。又热闹又喜庆,京城里的名门大家、显贵世宦,没哪家不去的,人人都说好。老祖宗,您想,那靖北王妃还是您的晚辈呢,就办得这样热闹,若我给您办的这寿,还不如人家……唉。”
李小暖长长的叹起气来,老太妃不理会李小暖的长吁短叹,有些怔神的说道:“那丫头也五十五了?”
李小暖怔了下,挑着眉梢,拍着手笑了起来,“那丫头?也就老祖宗能这么叫人家了。那丫头孙子都十几岁了。”
老太妃瞄了李小暖一眼,李小暖往前蹭了蹭,笑着说道:“老祖宗,我听说,那…靖北王妃,也是个爱武的?听说刚成亲,就把靖北王给打了?”
“可不是。”
老太妃回忆着过往,眼睛里都是笑意,“那丫头也是个有本事的,虽没见过她用兵,那仗打得必定不差。身手也好,杨家那小子嫌她琴棋书画样样不会,新婚当天就嚷嚷着要再找个琴棋书画样样毕jīng的才女回来,那丫头可是个有脾气的,抬手就打了,也是活该。”
李小暖重重的点着头,赞同的说道:“就是活该。老祖宗,您别说,倒真是打得改了,这么些年,可没听说靖北王纳过妾。”
老太妃面色沉郁着出起神来,李小暖小心的瞄着她,重重的叹起气来,拉着老太妃的衣袖轻轻摇着,忧虑万分的说道:“老祖宗,那琴棋书画,我也是样样不会,功夫也不会,打仗也不会,老祖宗,您说,我总得有点长处吧?老祖宗,您这生辰,无论如何我也得办得体体面面才好,会持家也算长处吧?”
老太妃拍开李小暖的手,“你怎么办都成,我是不出去的。”
“老祖宗,您就出来一会儿,就一会儿,一家人给您磕个头,我就送您回来,老祖宗,您都好些年没见过姨母了吧?姨母可有点显老,还有景王,就是小景啊,他封景王了,再过几个月,他就有孩子了,老祖宗,那就是第四代人了。”
老太妃沉默着只不说话,李小暖小心的看着她,继续往前蹭着,拉着老太妃的衣袖,“老祖宗,您要是不出去,这日子我也没法过了,我今天就搬进来,跟您一处住着算了。”
老太妃抬手拍着李小暖的头,“我出不出去有什么要紧?又不是头一年。”
“要紧的很。姑母回来见不得您,得多难过。没娘的孩子最可怜了。”
“哎,你这孩子,你姑母是贵妃,哪是说回来就回来的?”
“姑母肯定回来,您过寿,她还能不回来?老祖宗。”
李小暖接着老太妃衣袖来回摇着,就是不松手,老太妃被她缠得没法,“好好好,要是你姑母回来,我就出去受她的礼。”
李小暖大喜过望,“老祖宗说话算数?姑母回来,您就得出来受她的礼。”
“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过?”
老太妃瞄着李小暖说道,李小暖眉开眼笑的连连点着头,“那是那是,老祖宗又不是我,老祖宗那是一言九鼎,言出必践。”
李小暖脚步轻松的从瑞紫堂出来,急忙赶到正院禀报了,王妃慌乱着焦急起来,“赶紧赶紧!这时候可有些紧!要请戏班子,请百戏,要搭戏台,要布置关防、要搭芦棚……都得赶紧着!”
“母亲别急,这事,还得赶紧和父亲说了,外头的事,都得他吩咐外管事们张罗着才行呢,还有十几天呢,也不是很急。”
李小暖忙劝着王妃,王妃抬手抚着自己胸前,舒了口气,“我是太高兴了,一高兴就慌乱,没事没事,我这就让人去请爷进来,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