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一想也对。这三个姑娘个个令她满意,那不如让继美自己来决定。而她因为如初的到来,最近心境开朗不少,再不端着稳重严肃的架子,这时候心里着急,拉着如初直接去找继美了。
自打听说给自己找媳妇,继美就表现得十分害羞,这时候当着嫂子的面,更是不知所措,红着脸不肯选,只说,“一切但凭母亲做主。”
他那扭捏可爱的样子逗得如初直笑,只觉得这小叔超级可爱,便逗他道,“老婆是要放在你自己屋子里的,哪能自己不拿主意?回头你一看,哟,这个我不喜欢,那怎么办?难道退回去重娶?来嘛来嘛,选选看。要不,告诉嫂子你喜欢过哪家姑娘,嫂子对比下就知道挑哪个了。”
戚继美脸色更红,要不是因为在古代,礼教不允许,如初恨不得捏捏他的小脸。此时,她也只是举着册子,硬让小叔看。最后继美被缠得没法儿,只得略看了下说,“就这个吧。”
“原来是徐家姑娘。”戚夫人看了一眼道,“不错,这是位耽美书斋家的小姐,家境也殷实,在她娘家的镇上还是小有名气的才女。那……就是她吧。回头我找媒人去说合,倘若没什么问题,就订了亲,然后三书六礼的,争取今年秋天就娶进家门。”
如初点点头,心里却感到略不安。这个徐姑娘的特长爱好是诗词歌赋、xing格是文静娴雅,这让如初有些放不下心,感觉并不如那个活泼能gān的好。她不是封建,但娶老婆嘛,既然开始时没有爱qíng的基础,是老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还是找个心地善良、能cao持家务、想一心一意跟继美过日子的人好。才华一类,毕竟是末节。
不过她转念又想,也许人家是个能持家、xing格外柔内刚的才女呢?毕竟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女子从小就被父母进行了持家的教育,嫁人后也是决心好好维护这个家的,在这点上,比现代女人qiáng多了。
亲事订了,接下来就是日常忙碌的生活。
除了女学外,如初开始琢磨着新的赚钱大计。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做食品业风险比较小,毕竟食物是消耗品,就算是没人买,至少自家人还可以吃一点,减少损失。
至于说做什么……
如初的厨艺是相当不错的,开馆子当然赚得多,但那样会太忙了,没时间照顾家,再说投资大,回本慢,戚夫人也不会同意她抛头露面。那么,就不如开个点心铺子。
做这种生意的话,完全可以用流水钱作业,雇上十几二十个有做面食基础的已婚女子(基本上本地的已婚女子都会做面食),要gān净老实的,稍微进行一下培训,然后把各式点心的各道工序分开,实行流水线生产制,配方自己掌握着,这样即可保证秘方不外泄,还能更早培养出熟练工,提高生产效率。
想好后,她跟戚夫人商量了一下,由八重出头,在镇上租了间铺面,开了个糕点铺子,起名为至孝堂。这样一来和如初娘家的庆善号相衬,二来表示要孝敬老人,结果哄得戚老太太和戚夫人都很开心。
之前如初做过点心给两位老人家吃,不过那时是在戚家反对如初嫁给小光的时候,每回做好点心送过来,两位老人家都不肯收,最后只能以老太太的名义赏给乞丐们了,这次是两位老人头回吃如初亲手做的新鲜花样,结果是赞不绝口。
“这是第一批要做的点心名单,母亲过目一下,也念给老太太听嘛。”如初让继美帮着做了好多三寸大的竹牌,上面以继美挺秀的字写上各色点心名字,挂在店里迎面的墙上,还让如意带着红羽、翠羽绣了不少类似于餐巾类的白色方布,蒙在点心上好看的。
现在,她把点心的种类抄了一份,jiāo长辈们看看。
其实这些点心都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中式点心和部分西式点心。而因为奶油等等东西不常见,只有从偶尔路过的胡商处买,或者叫小光和赵三红托人从外地进些,所以原料不多,如初决定走jīng品路线,西式糕点做得jīng致,价钱也非常高,镇上只有几家富户吃得起。
第六回不懂事的
蜜枣松糕、脆皮马蹄糕、翡翠凉果、荷花苏、云豆卷、高桥松饼、排骨年糕、千层苏,东坡饼……
如初把所知道的所有糕点名字全写在了纸上,其实并不会做这么多,但约有二十来种,怎么也够支撑一间小铺子了,何况她还有西点,蛋糕、布丁、饼gān、蛋卷等等。她还打算当天气暖和些,就在铺子内开设个小角落,搭上纱棚,做些应季的水果甜蜜吃。反正甜食是女孩子和小孩子的最爱嘛,到时候就算是吸引客人的新招数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