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夫36计_作者:柳暗花溟(57)

2016-09-17 柳暗花溟

  “哦?”安公公一挑眉,露出兴味的神色。

  如初咽了咽口水,站起身来,假装沉思中略带紧张地道,“属下琢磨,天津卫学既然是圣上钦点,又是安公公坐阵,其实还是要名声盛隆才好。这样,一来让天下百姓知道圣上高瞻远瞩,我大明国势qiáng大,二来也能显示公公您治学有方、公正廉明。可是为了让学子们安心习文练武,平时学里的事也不宜张扬,那么唯一让万民瞻仰我明军威武的,就只有卫学比武的这个机会了。”

  “你是说把卫内的比武办成像武举乡试那样公开的?”安公公有点意想不到、又有点兴奋地问,“那样花费可不就更大了?现在北虏南倭屡屡犯境,国库并不充盈,很难说服皇上让户部拨银子呀。”

  “这点小事不用麻烦圣上。”如初走近雅意安,故做神秘地道,“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不妨在民间找资金……也就是让那些大富商们参与。商者重利,而名与利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许之以名,取之以利,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说着,把现代那套赞助呀、冠名权呀、票物分成呀、广告利益呀、对获得名次之队的奖励呀、之类之类的内容详细讲了一遍,听得雅意安频频点头。

  “小胡不愧是商家的出身,这算盘打得jīng呀。”安公公满面红光的说,不必回答,如初就知道他答应了。

  其实她在说这番话前,心里迅速的衡量了过,就觉得此事八九不离十。雅意安是太监,这辈子注定不能福妻荫子、光宗耀祖了,所以在意的不过是名利二字。而如果办一场公开的比武大会,即扬了名,又能从门票收入和赞助商的孝敬上捞到不少好处,说不定还能在皇上那得到褒奖,他要是不同意才怪。

  在讨论土队的校场问题之前,如初隐晦而技巧地问过安公公,知不知道土队被歧视和被故意针对。她以为安公公至少要假装失察,没想到他直接承认全看在了眼里,但他有一个超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管,而且堵得如初没话说。

  他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些孩子们顽劣,让他们在逆境中奋发,在最困难的qíng况下承受打击,也是咱家一番栽培之意呀。”

  他明明是因为想保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形象,又不想太得罪严党才这么做,偏偏能说出这么漂亮的话来,可见是个爱做表面功夫的。那么,把卫内比武办大,正是投其所好。

  而且这样做对学生们也有好处。越是不良的少年,越是血气方刚,越是注重某些荣誉xing的东西,如果在卫内悄悄地比武,就算她用力鼓动,他们也未必合作。可在公众面前亮相就不同了,谁也不想丢人,所以只要她稍加刺激,他们就必尽全力,以他们的武力程度来说,绝不会垫底,甚至有可能问鼎。当他们尝到胜利的滋味,得到民众的承认,明白自尊和自qiáng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还不转变吗?对某些孩子来说,鼓励远比惩罚更有用。

  这样还有第三桩好处:可以为庆善号铺平在天津卫的生意道路,这样既能帮老爹发展事业,以后还不必经常往京师的分号跑了。

  哇哈哈,她果然聪明呀,一个小小的契机就被她发展出无尽的可能。不过等等……刚才安公公说什么?

  他说“小胡不愧是商家的出身,这算盘打得jīng呀。”

  这什么意思,他知道她的背景吗?于海涛大人不是说好帮她隐瞒吗?不是说如果她bào露了,她、于大人、她那大哥就一起倒霉吗?

  想到这儿,如初背上冒了一层白毛汗,偷偷向安公公瞄了去,正对上雅意安似笑非笑的眼神。

  第二回种……还是有的

  “公公……”一瞬间,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

  安公公是什么人,想要调查她的背景还不容易吗?是她之前太大意了。

  “小胡,咱家教你个乖。”安公公缓缓地道,“我们侍候皇上的人,早就练就了一双毒眼,是男是女一瞧便知,那是掩盖不住的。不过呢,咱家佩服于大人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也见识了小胡你的本事,有些事呢,也就懒得管了。所以小胡你就把心妥妥贴贴地放在肚子里,‘乖乖’为皇上、为卫学办事,咱家不会亏待你的。今天你就先回去,把你说的这些写个策略表呈上,方便咱家和于大人商量一下。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咱家看最早也得两个月,哎哟,可得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