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女要有这个本事,我就乐意。”二老太爷chūn青苗接话道。然后,他看了看chūn二娘生的三个女儿,一个个低头垂目,畏畏缩缩,不禁心头郁闷。为什么?为什么三弟能生儿子,为什么他的孙女能赚银子,老天太不公平了!
“所以,我们要加把火呀。”江明眼珠子乱转,“三叔想护着那丫头,仗着的,就是她在范阳县的名声没传过来。我们就给她四处宣扬宣扬,名声坏得彻底,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到时候有打官司的人上门,她就推不了了。”
这些话,简直其心可诛。若顾忌半点亲qíng,也不会背地里破坏堂侄女的名声。他们只看到打官司能赚大把银子,他们跟着沾大光,却不想想真为此嫁不出去,怎么办?反正他们得了银子回范阳,牵连不到自家姑娘就是了。
而当一刀把这些话传过来后,过儿和小凤都气炸了,小凤更是立即就想去揍人。chūn荼蘼虽然冷笑,却是淡定,而且把小凤等人拦住了。
不是她圣母,不是她包子,也不是她委曲求全,是她能让坏事变好事。本来她就发愁祖父和父亲不同意她上公堂,心中发愁要怎么办。哪想到老天对她真好,想吃冰,天上下雹子。chūn家大房和二房这么闹也好,既成全了她的心意、间接帮了忙,还能冷了祖父的心,以后分起家来,不至于太难过。
这就叫,诽谤再利用。
第四十六章小姐,可胜任否?
chūn家两房人的效率很高,几个女人每天早上起来,头不梳,脸不洗,秉承乡下懒妇的坏习惯,站在自家门口,拉住过往的人说闲话,一聊就是到中午。因为这一片生活的全是平民,喜欢闲是闲非的人比较多,听到女子当状师的新鲜事,八卦的热qíng相当高涨,加上chūn家有意把chūn荼蘼说得厉害些,不出半个月,全洛阳的人都知道chūn家出了个女状师,能把黑说成白,把死的说活了,那真是能说得口吐莲花,天下红雨。
不管在哪个时空,哪个年代,开创先河的都要承担骂名,好在洛阳是陪都,人文发达,对女子抛头露面的接受度比较高。chūn荼蘼的坏名声,完全是因为世人对状师的误解和骨子里的鄙视,还有惧怕和敬畏。
chūn荼蘼要利用大房和二房的无耻私心,自然不会把外面的事瞒住,只是她做了安排,那些消息循序渐进的进了chūn青阳的耳朵,让他慢慢接受,不至于气坏了身子。chūn大山是从外面听到的这些谣言,军府中还有军官问起,却是气得爆跳,chūn荼蘼好不容易安抚住了。
“咱们家是军户,就算脱了籍,可还有底子在呢。而且,祖父还在大牢里做过事,再怎么仔细,有心人也会找茬,拿出来贬底chūn家。说到我的亲事,对方若是家风清正的人家,必要挖地三尺,了解得清楚明白。既然如此,咱家做任何事,不如大大方方摆在面儿上,何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呢?所以说,我就算做了状师,咱家的名声还能更坏吗?再说了,凭着本事吃饭、赚银子,有什么丢人的呢?世人不容我,难道祖父和父亲还不容?说不定,我这样帮助别人。还能积福,为自己未来谋好处,正经闯出一片天呢。”她这样说。
chūn青阳和chūn大山尽管百般不愿,可却知道形势比人qiáng,已经无法阻拦。那不如,就支持荼蘼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说不定,女子也能光宗耀祖,不只是那些皇家公主展现出大唐风华。
“既然要做。就做好吧。”当chūn青阳叹息着说出这句话时,chūn荼蘼算是放下心来。
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按自己设定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了,发挥自己的所长,实现上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嫁不了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古代也有一辈子没成亲的老姑婆不是吗?顶多就是让人笑话。可是《傲慢与偏见》中,女主的父亲说得好啊:人生,不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吗?她很想得开,就是有点厌恶那个二十岁不成家就要官配。否则就要jiāo税的律法条例。
chūn青阳和chūn大山父子的某些xing格很相似,比如只要认准的事。就不轻易回头。为了能让孙女成为最好的讼师,chūn青阳包办了所有家务琐事,指挥着两个丫鬟和老周头记账、买东西、cao持家务,种植蔬菜,力图给孙女一个好环境,让她认真研究整部大唐律。至于看家护院,自然有大萌和一刀。闲时。他甚至利用之前做过狱卒的优势,去和洛阳县的同僚攀jiāoqíng,好打听县令大人。以及河南尹大人的行事风格与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