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律_作者:柳暗花溟(316)

2016-09-15 柳暗花溟

  时隔不久,她听到了三个消息。

  先是潘家那个身在军府的、从六品下阶的下府果毅都尉潘德qiáng。因为违了族规,被潘老爷打了八十棍子,为此半年下不来chuáng,只好暂辞了官职。虽然打的不是军棍,但不多不少,是chūn大山受罚的双倍。

  然后。那两个当日奉命抬了chūn大山回来,但态度恶劣,还推搡老周头的小兵,不知为什么起了争执,你推我拉的,双双跌入洛水河,头还撞在正过来的行船上,头破血流。

  此两项,chūn荼蘼知道潘十老爷是给她jiāo待,因为她跟潘十老爷说过她睚眦必报。为此,她心知肚明,受之若素。

  第三件事是两个月后,秋收之日才过,当年前任月县令治下的小吏被从苦役之地带回,并承认,是他伪造了潘家的地契,只为邀功,潘家人并不知晓,还误以为是真的。由此,潘家人洗清了名声。

  而英家在知道那片山地的荒土已被贫苦农民开垦过后,主动提出不能伤农、误农,除了自家祖坟外,放弃附近土地的所有权。潘家为了自罚轻信之罪,则帮助这些人办好地契手续,还支援了一批家具和牛马。

  此举传到京中,皇上大为赞赏,对两家都有表彰。最后,这件两大豪族的争地案,英家满意,潘家满意,chūn荼蘼满意,无地的农民满意。一举四得,chūn荼蘼打这么多官司,这是最皆大欢喜的一次。

  此乃后话,不表。

  ……

  金秋十月,chūn家搬回荣业坊。

  新房子新气象,全家都很高兴。当初毁屋前把细软全藏起来了,损失根本不大。不过chūn青阳却感慨万千,看着新院子,叹了口气。

  chūn荼蘼知道古人的宗族观念重,祖父还是对出族之事心里有疙瘩,就开解他道,“咱家单立一族,过几百年,您就是祖先了。到时候咱们chūn家这支兴旺发达,我祖爷祖奶的在天之灵也地高兴的。”

  chūn青阳只是一时想不开罢了,听孙女说得风趣,又经过很久的心理建设,当即抛开这些想法,心中暗暗发誓,虽说自己年过半百,但儿子和孙女还有大把好前途,他一定不能拖他们后腿,要把日子过和红经火火,给儿子娶个好老婆,想办法让孙女不但嫁得了,还和嫁得好。虽然说,这实在有点难度的。

  过儿是个鬼机灵,见chūn青阳明明笑着,却又皱了下眉头,就接口道,“我知道老太爷愁什么,只是那些人不知道小姐的好罢了。就说潘、英两家的争地案,那些最后得利的农民,并不感念小姐的恩德,还以为是那两家仁义。说起来,好处都让他们得了去。”

  chūn荼蘼对此并不介意,笑道,“其实让人感谢也挺累的,咱们无愧于心就好。”她今天才知道,做好事而不留名,内心是很愉悦的。

  这种感觉,对她这个前世的冷酷律师来说,是全新体验。

  再者,也并非没有好处。英、潘两家本来斗得乌眼jī似的,虽然现在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双方还都掐着对方的把柄,但至少能相安无事了,而且都因此案而名利双收,失的只是一块无关紧要的山地而已。

  他们慡了。自然对chūn荼蘼也不赖。不用什么实际的,只是言语中表达出的信任和褒奖就能起很大的作用。名声这个东西,现代人都知道,本来就是巨大的财富。何况还是有两大家族做了保证的。

  在chūn家修缮房子期间,她接手了五个案子,百分之百的胜诉率。让她赚足了人望,在洛阳城也渐渐有了名气,虽然只是小案子,但架不住她处理得巧妙,特别是其中两个。

  第一个,是失银案,贪心不足之人活该倒霉的典型案例。

  某个姓王的当地豪qiáng。出去收租时,丢了租银一百两。本来他以为找不到了,没想到银子是被一个憨实的胡食店掌柜捡到了。此人姓孔,虽为商户,但品xing高洁。捡了巨款却并没有自密,而是蹲在桥头,等了整整一天,还耽误了自家的生意,才终于等到失主。

  这么大笔钱失而复得,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会心存感激。按那时洛阳的习俗,还会拿出一定比例的银子来,做为谢仪。人家孔掌柜本不贪图这些,可这个姓王的混帐。即不想损了所谓豪慡的名声,却又黑心财迷,不想出银子,竟然gān脆倒打一耙,说孔掌柜吞了他一半银子,说他丢得本来应该是两百两的。

  偏偏。他还有人证,证明他所说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