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敬远的三个嫡子,实际上是chūn荼蘼的三个舅舅,对外称是大伯二伯和父亲。其中,已经不明不白的死了个大舅舅白世玉。他尚的是公主,也不知是夫妻qíng深还是有什么秘密,反正年界不惑而膝下没有一子半女。随着他们离世,大房算是绝户了。
二舅舅白世林是户部重臣,有一妻两妾。在封建时代,以这样的高位和家世来说,也真的不算多。其妻葛氏,也就是二舅母,生了两个嫡子。大的就是孙辈中的老大白毓秀,今年二十岁,已经订了亲,但还没有成亲。小的是提行第四的白毓风,今年十六岁,没订亲。赵姨娘生的庶次子白毓涛,十九了,同样是订亲而未成亲。吴姨娘生的庶三女白毓珠,今年十八岁,早早于两年前出嫁。
剩下的孙辈,全是他们三房的人,也有四个。五姑娘白毓燕,十七岁。排行第七的公子白毓飞,十五岁,全是“父亲”的嫡妻huáng氏所生。排行第八的妹妹白毓婷,才十三岁,亲母随白世遗在外驻守。最后就是排行第六的她,没改名改姓的chūn荼蘼,以虚岁算,十六了。
还好,不像别的深宅豪门,子孙几十个,光认人就占不少脑容量了。
第四十一章别惹我(上)
其实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保护了夫妻和家族和长远利益。就算大唐的嫡庶之分不那么严苛,终究还是有很大差别。
白敬远三个儿子全是嫡子,五个女儿中,除了chūn荼蘼的娘是嫡出,其余全是庶女。她的二姑白蔓双、三姑白蔓思都已经嫁了,而且嫁到挺远的外地,十年八年未必见一次。四姑白蔓羽十五岁,五姑白蔓竹十三岁。两人待字闺中,可怜chūn荼蘼一把年纪,见了两个小姑娘,还得叫一声姑姑。
好不容易认完了基本的亲戚,chūn荼蘼才回到分配给她的、名为凌花晓翠的院子。这是chūn大山选的,白敬远自然知道这是惟一的嫡女住过的,嫡外孙女来住,正好不过,所以很痛快的点了头。
这个院子虽然位置有点偏,但地势最高、闹中取静、景致最好、非常安全、加之出入又方便,可以说是十全九美好地段。在chūn荼蘼之前,很多本家姑娘看中这里,活动了心思要搬过来住。可惜不管怎么撒娇哀求,包括白敬远最宠爱的小女儿白蔓竹来求,他都不肯点头答应。现在,chūn荼蘼一来就住进此院,无意中又拉了好高的仇恨值。
凌花晓翠只两进,没有后罩房,但内院中央是一间雕梁画栋的两层小楼,面积不小,楼后是自带一个小花园。这时间,梅花绽放,冷香阵阵而来,说不出的清幽雅致。楼前还有个挺大的白玉鱼池,好像是有地热水,冬日时节了,却有各色鱼儿游来dàng去,好不惬意。
除了跟过来贴身侍候的小凤和过儿,白敬远还给chūn荼蘼安排了四个内院大丫头,四个洒扫的小丫头,外加四个粗使的婆子。这些人都住在一进两侧的厢房里chūn荼蘼要出去,必定会经过、被看到,怎么感觉都像是监视。或者他私奔过一个女儿,心理留下yīn影了所以用这种方式来限制她的自由。
小楼旁边还有个伴楼,一楼一底,总共才两间大屋,正好给chūn青阳住。
照理,虽然他是chūn荼蘼的“养祖父”,但毕竟是外姓人,不该住进内宅。而且大家族孩子到了年纪,也不能和长辈住在一起。只是一来大唐风气开放,并没那么多讲究,二来chūn荼蘼坚持,三来这地方又与外面相邻,也就无所谓了。
只是大萌和一刀无法安置,gān脆被chūn荼蘼改成非住家走班制度,每天巳时初到申时末到“公司”报到每一旬(十天)休息两日。有事办事,没事练武,算是熟悉业务过起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所谓公司,就是chūn大山在国公府附近租的一个两进的小房子,chūn大山的调令没有正式发下来,他现在身在洛阳,房子还空着。chūn荼蘼打算稳定下来后,正式挂牌开业。什么国公,什么白府,谁也不能阻止她做大唐律政先锋的脚步!
可怜chūn家在洛阳的房子,烧了一遍又重修,还没住多久就又给卖了。
“小姐,咱们可是来错了。”过儿气呼呼地说,“您是没看到,那些夫人小姐的神qíng,好像施舍乞丐似的,恨不得一脚踹我们回去。那个嫌弃那个厌恶。哼,我们小姐也是正经白家人好不好?回自个儿家,用得着她们白眼乱飞吗?也不怕眼珠子掉地上!”嫡孙女冒充庶孙女一说,知qíng人很少很少,过儿和小凤都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