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律_作者:柳暗花溟(472)

2016-09-15 柳暗花溟

  然后,她就见了两个当事人,可笑的是,这两个和尚都不知道自己有了状师。chūn荼蘼到大牢去探视的时候,他们安之若素、处之泰然的坐在大牢里念经,深刻体现何处不修行的理念。

  令chūn荼蘼感到无奈的是,他们听说她是状师,连忙表示感谢,然后谢绝,认为不需要。她解说了半天,他们却仍然坚信凡事自有因果,不要反抗,只要接受就好。望尘被杀,是前世欠了那个凶手的血债,这一世当还,不应该有怨恨之心。他们被冤枉,也是前世种下的因。他们要逆来顺受。若能看透因果,即会超脱俗世。

  这些似是而非的佛理,chūn荼蘼因为没有宗教信仰,实在想不出反驳的话来。她本想gān脆就做死者的状师算了,让这两个“虎láng囤于阶陛,尚谈因果”的和尚求仁得仁去。可方娘子身份未明,大唐律不允许为非亲非故的人申冤,若这两个和尚不答应。她就上不得公堂,私下调查又多方受限。

  自从在大唐以状师为业,从来是她让别人挠头,现在终于遇到了克星,有人能让她挠头不止了。到后来,bī得她怒了,冷声道,“我以前总以为,学佛会让人智慧通达,却不知也能学得如此迂腐。照你们所说。恶人要作恶,受伤害的人都是前世欠的。这一世就活该。你们谈因果,我却知道善有善报,天道轮回,佛祖也有金刚之怒。你们不肯配合,让死者如何瞑目?恶人不受惩罚,以后会变本加厉,伤害更多善良无辜的人。两位大师倒是看透了因果。岂不知你们的行为和作恶一般无异,恶人不除,世间正义凌沦。以后再有受害的人,都是拜两位大师所赐!不知这又是什么因果?不知这又是什么人间正道?不知两位明哲保身,自求圆满,可想过世人?不知成全小道而弃大义,也是悟道吗?”

  本心和望空目瞪口呆。可见,他们是参禅参得走了极端。

  chūn荼蘼知道他们必须要好好想一想,扔下这席话就不再多说,转身离开,由包县令亲自陪着,去了停放尸体的地方。才走近,就闻到一股怪味,身边跟着的小吏连忙递过浸过糙药的布条,让包县令,chūn荼蘼和随行的小凤堵上口鼻。

  其实chūn荼蘼也不太适应,在现代时,尸体都是放在冷柜里,只有药水味,没有qiáng烈尸臭。

  而尽管提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在看到方娘子尸身的刹那,她还是很难过,只是掩饰得非常好,没让包县令看出来。很快,她qiáng压下心中翻腾,以专业的目光面对。

  “此女子年约三十上下,手掌细柔,略有薄茧,据属下推测,应该家境不错,却也要进行日常劳作。”仵作是包县令叫来的,因而回话时是对上司,语气很恭敬,“另外,她身上并无其他致命伤痕,只怕是溺毙,失足落溪也是可能。”

  “山溪水清浅,如何能淹死人?”包县令问道,同时瞄了一眼chūn荼蘼。

  chūn荼蘼立即知道,他们之前有过这样的对话,所以现在是说给她听的。

  果然,仵作对答如流,“溪水虽浅,但前几天下过一场不小的chūn雨,水流很急。加上溪道中的石头圆且湿滑,不易落足,不小心踩下,摔倒,别说纤纤弱质女流,就是成年男子站在溪中,也会被冲下去。而那条溪的中途,因为地势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湖泊,最深处有两人深,若无潜水之技或者有人相救,必定凶多吉少。当然,也可能她是直接掉入那个湖里,然后从那处被冲到下游,然后被发现。”

  “唉,真是可怜。”包县令无尽同qíng,但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想断无名女尸,也就是方娘子失足落水,不幸溺亡。

  叹息完,又转向chūn荼蘼,“chūn六小姐,不,chūn状师以为如何?”

  “我很好奇,这个女人怎么一个人跑到深山里去呢?如果说无名寺还算在半山腰,周围有下山的路,那条溪水的上游,或者是那个湖泊,都在群山深处是不是?”她说得细声细气,态度温和中带着对权威的崇拜,麻痹了包县令。

  切,传得神乎其神,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其实不过是个小姑娘,懂什么刑律之事?说不定之前是误打误撞的赢了几场官司,皇上为了捧白相,特意透露出的消息,让她有名气罢了。

  有了这个认知,包县令沉吟了片刻,就大着胆子道,“这个嘛,据本官推测,定是这女子在山间迷路,走到无名寺后面的荒林时,路遇望尘和尚。那和尚歹心顿起,意图bījian,哪想到这女子是个厉害的,反倒借机把望尘和尚打倒,推入井中摔死。害怕之中,她遗失了自己的一只鞋子。慌不择路之下,她跑进了深山,迷失方向。或者。那时正是半夜,视物不清,她落入溪水,结果被冲到湖里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