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白蔓君与chūn大山的亲生女,却冒认成白世遗的庶女,除了亲爹亲娘亲祖父,加上外祖父、顶了爹名的三舅舅和皇上,其他人都不知qíng。所以白世林虽然是二舅舅,但在他面前,她是一直叫二伯的。
“二伯。您可还好?”她上前见礼,没办法,面对的是个老古板。即便在这种qíng况下,也是礼不可废。
再看白世林,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牢房里,虽然同是gān糙铺地,屋角有马桶,饭盘也摆在地上的格局,但环境却gān慡,周围牢房都空着。也十分的清静。chūn寒的天气里,他穿着一件厚实的布袍,非囚服。头发梳得整齐,脸上也gān净,看来十分受到优待。
也是的,他辞官的折子被压下了,皇上未批。他就仍是朝廷大员。而他爹是人称“朝廷不倒翁”的白相,他侄女人称“人怕神厌鬼见愁”的chūn荼蘼,他分分钟能恢复自由的官身,还是世家大族的背景,脑袋有毛病的狱卒才会迫害他。说不定,还要借机巴结一下呢。
此时。他盘膝坐在gān糙堆上,安然受了chūn荼蘼一礼,才问。“你怎么来了?”
“二伯,家里出了这样的事,状师当然由我担任啊。”chūn荼蘼说话时,故意带了点撒娇的语气,完全没有公事公办的感觉。而是像晚辈和长辈说话。
谈话,是一门艺术。上法学院时有专门的课程,教授怎么和当事人谈话,了解案件的真实qíng况。所以在chūn荼蘼的专业技巧前,白世林很快就放松了。这样的他,比较容易进行对话,因为身为长辈和自尊没有受到伤害,也更容易配合。
“你觉得……这个案子好打吗?最终的结局又会是什么?”白世林忍不住问。
“二伯,咱们白家的人,简单的事还不会做哩。”chūn荼蘼巧妙岔开话题,不作回答,只接着道,“您在户部任职多年,能给我讲讲咱们大唐的海运事宜吗?”
“漕运和海运,都是归在工部下的。”白世林皱眉答。不是他有qíng绪,而是他习惯了做正事时,微微皱着眉。长期这样下来,他眉心处有个“川”字纹,他不笑的时候,就显得很严厉。
“别小看了水运,关乎到国兴与安邦,所以朝廷上一直非常重视,专设了管理此项事宜的衙门,还设置了一系列重要港口。尚书省下工部所属的‘水部’和‘都水监’,职官有三百多名呢。主管海事管理的,就是‘都水监’。”
“有关海运的所有事,都归都水监管吗?包括发放航行的许可和到他国的jiāo换文书?”chūn荼蘼接着问。
白世林点了点头,又抿了抿嘴,然后才再度开口,“我挂印入狱前,去工部查了一下近一年来海运海船jiāo易的底册,你大哥做生意的那条船,走的是文登通难波航线。”
chūn荼蘼愣了下,才明白这条航线是从文登到难波的。文登,是在现在的山东省。难波,如果她没记错的,应该是现代的大阪。
“从咱们大唐到日……到东瀛,开辟了很多条航线吗?”她问,略有惊奇。原来,大唐的海运这么发达的,她之前不了解,还以宋代后,中国的航海才很qiáng大。
“大约四五条吧。”白世林道,“我了解的并不多,毕竟是工部的事。我只知道,这条线是从登州文登县莫玡口,向东南行,横渡huáng海,直达新罗西南端的百济,再经济州岛、对马岛、一歧岛、值嘉岛而达筑紫的大津浦再东行到达难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这条航线走的人很多,又一直路过港口,所以大的海难……很鲜见。”
“天气qíng况,可以问问钦天监。”chūn荼蘼也皱了皱眉,“但是,钦天监管的是咱们大唐的那些事,对外海,未必有注意。而且,海底暗流的话,只怕非当事人是说不清的。”
钦天监毕竟不是天气预报机构,不发布全球信息。而古代对气候的认知有限,海底洋流什么的,恐怕没有一个统一而准确的说法。
到底,对方利用了大家都搞不明白的一些事,这样的谎言很难戳穿。
白世林大约也想到这一点,脸色黯然了下来。
都是他的不肖子,让年迈的、清正了一辈子的老父跟着受牵连。甚至整个白家,只怕都洗脱不gān净。他心中有愧,恨不得这个儿子去死。可一想到毓秀为此真的会被判死刑,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又心如刀绞,整个人就像分裂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