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当自强_作者:欣欣向荣(34)

2016-08-31 欣欣向荣

  随园食单上开篇便说,一桌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可见食材选用如何重要,而帮厨不仅基本刀工要扎实,更需透彻了解每道菜的选料,刀工,味道,所需配料,甚至火候,这样才能做好帮厨的工作,而不会影响到主厨的发挥。

  所以,举凡大厨上灶,帮厨的多是自己的弟子,自己就曾亲眼目睹,一位年逾花甲弟子众多的老人,上灶的时候,从摘菜到帮厨都是他的亲传弟子,而且个个都是这行业顶尖的人才,哪怕剥蒜的那位,都是各个星级酒店趋之若鹜的顶级大厨。

  只因师徒之间心口相传,最了解老师手法的就是弟子,用着也最为顺手,自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爷爷曾经说过,世上没有真正的顶级大厨,所谓的顶级,不过是到了一个高度而已,饮食一道博大jīng深,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哪有顶峰呢,所以,作为厨师要不断学习,吸取,收获,发展,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厨师。

  而我中华悠久的传承,又分成若gān菜系,各个菜系之间,看似各有各的特色,其实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例如这道炒牛ròu。

  这道菜在现代很是出名,之所以出名是因广粤一代不管哪个饭店酒楼,高档低档,雇佣招收厨师试的菜都是三样,炒牛ròu,蛋花汤和蒸ròu饼。这三样儿看似简单,若做好了却并不容易,除了烧制还要讲究刀法于选料。

  就拿这道炒牛ròu来说,先是要选择用什么牛ròu,一头牛的ròu很多部分都可炒,却也有区别,最滑的是腰枚ròu和柳枚ròu,这两个部位亦有分别,柳枚比腰枚多,柳枚滑嫩,腰枚却可更嫩,故此,若炒牛ròu首选腰枚,次则柳枚,除此之外,其余皆达不到所要的慡滑口感。

  再就是切法,牛ròu必须切横纹,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却要切的好,仍要十分讲究刀法,要切的薄而均匀,每一片都如此,这样方能保证火候味道均匀,最好用薄刀。

  而刚才那个跑出去的帮厨,首先ròu就选错了,其次竟然切成了条,这的确是帮厨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也难怪主厨要发脾气。

  厨师的脾气大都不太好,这跟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天天热火朝天的,不是油就是火,冬天还好,天热的时候,yīn凉地儿待着都冒汗,更何况,守着好几盘火了,人一热就容易躁,躁起来,脾气自然好不了。

  自己若不是出身安家,并且真心爱上了这一行,估计早就放弃了,小时候曾经万分羡慕那些学西餐的,环境好,菜式也漂亮,不像中餐,总是油里来火里去。

  后来真正爱上这行才知道,中餐里所蕴含的文化跟道理,才是更值得挖掘学习的,把这些传承下去,比什么都有意义。而自己,最喜欢在每一道菜中去领略和挖掘,进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这让她乐在其中。

  话题远了,拉回来说牛ròu,切好了牛ròu,还要加少许蛋清捞匀,腌上三个小时……想到这个,安然手下一僵,抬头看向灶台前的大胡子,毛茸茸的大胡子占了大半个脸,只露出两只怒气冲冲的眼睛,跟老大的鼻子。这位大厨长得真是蛮有特色,这也就是在古代,到了现代他的胡子先要剃掉才行。

  安然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这牛ròu需要腌制。”

  大胡子瞪了她一眼,目光落在安然旁边,安然下意识看过去,这才看见是宴席所需菜单,想来是一式几份儿的。

  安然看了一遍儿,不禁暗暗摇头,怪不得大胡子要生气,这宴席上菜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味浓的先上,味淡的后上,无汤的先上,有汤的后上,还要时刻照顾这席上宾客的感觉,估计吃饱了,而席未散,便需上些辛辣菜刺激食yù,若酒喝多了,可上些酸甜菜肴醒酒提神。

  如此,还需对每道菜所需功夫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调配,方能把宴席做好,像炒牛ròu这样的菜是必须提前腌制好了才行,大厨炒了就能端上去,如今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怎还来得及。

  不对,听gān娘说过,大厨房除了那位做过御膳的郑大师之外,两位主厨都是郑御厨的亲传弟子,也是颇有名气的厨师。

  而炒牛ròu是大胡子提出来,刚那小子才才手忙脚乱,若是大胡子提的,就有问题了,作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厨师,怎会不知道炒牛ròu的流程?之所以这么做,恐怕是刻意为难,想把人赶出去。

  忽然想起这大厨房的差事,都是抢不上的肥差,人人都恨不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也就明白了,想来刚那小子也是门路进来的,虽不至于一窍不通,但作为一个大厨的帮厨,却远远达不够,所以,这位才用这个法子把人赶走,省的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