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_作者:欣欣向荣(15)

  忽听得街上叫卖糖葫芦的声音,博文博武就再也坐不住了,可巧,刘氏三哥的两个小子,听说博文博武来了,过来寻他两个玩耍。

  刘氏给了两个侄子几个铜钱,叮嘱着不可走远了,不可去那冰上玩,才放了四个小子去,自己却在外间屋炒菜做饭。

  刘家殷实,三哥又是个有成算的,自小就极疼妹子,所以初三就让自己家里的,把那腊ròu咸鱼,拿了好些到娘屋里,预备着初四刘氏回娘家,也弄些体面的吃食。

  所以,倒省了刘氏许多功夫。炒了jī蛋,把那腊ròu炒两个菜,又烩上一盆子菜gān瓜条,也就够了。这刘氏烧的菜刚上桌,三哥就来了,说是丈人家人多,自己来了这里,陪着妹夫喝一盅酒,也没什么。

  刘氏三嫂娘家,是老实的庄稼人,不算富裕,三哥有本事,平日里,三嫂没少贴补娘家。三哥是个明理的,不仅没阻着,还主动的接济,自然,那家会多体恤这边些。

  刘氏清楚这些的,没说什么,又去外间屋,掂量了两个菜端了上来。刘老太太和张云卿,刘三哥都坐在炕上,吃酒说话。一时院子里一阵嚷嚷,刘老太太急忙道:

  “可是博文博武回来了,快叫他们进屋里来暖和暖和,吃饭吧”

  刘氏放下筷子出去,不一会儿,博文博武两个,一人举着一串糖葫芦,走了进来,刘三哥笑道:

  “怎么举着不吃”

  博武道:

  “哥哥说,带回来给妹妹先吃”

  刘三哥一愣:

  “倒是个懂事的孩子”

  刘老太太呵呵笑道:

  “好孩子,你们吃吧,你妹妹还小,等大些了,才能吃的”

  博文博武听了,才自己吃了起来,刘氏给两个孩子在当屋放了个小桌子,拨出了些菜。给两个孩子单独吃。

  蕙畹一听到糖葫芦几个字,就感觉嘴里有些酸酸的口水就涌上来,老太太低头看外孙女流了口水,忙道:

  “咱家小三怎么流了这么多口水,别是上火了吧”

  刘氏道:

  “自打除夕那日,抱她上了桌,就添了这个毛病,我瞧着,竟像是馋了,想吃饭呢”

  老太太扑哧笑了:

  “可是个jīng灵的小人,这才满月没多久呢,就知道吃饭了,不过,现在可不能给她胡吃,我这里,年前有你三哥拿来的几斤jīng米,你回头带了去,给小丫头熬了糯糯的米粥,喂她些,倒还使得”

  刘三哥道:

  “我那里还有些,等回头,一并给妹子带了回去”

  张云卿急忙推辞:

  “这如何使得,隔三差五的就送东西过去,教我惭愧的紧”

  刘三哥挥挥手:

  “你不用理这些俗事,只把你的书念好了,就是大造化了。你若中了举,我们刘家也跟着光彩不是”

  张云卿连忙拱手称谢。

  一时饭毕,刘太太乏了,要歇会子,叮嘱刘氏,带了小三去给白仙姑拜年。张云卿和刘三哥去了西屋说话。刘氏抱了蕙畹,提了些点心,去了白仙姑的住处。

  白仙姑住在河对面的姑子庙后身,原是姑子庙的房舍,白仙姑借住在哪里的。离着刘家不远,过了村头的小桥,再走几步路就是了。侧面单开了个角门,以便那些来求白仙姑的人出入。

  大年初四,姑子庙的香火不错,几乎都是娘带着自家闺女,来这里求姻缘的。自小在绕河村长大,刘氏当然熟悉。

  这座姑子庙叫银杏庵,因为院中两株合抱的银杏树而得名。连着的两株银杏,根部相连,枝叶相jiāo,所以又叫姻缘树,也因此,银杏庵也称姻缘庙。据说求姻缘是极灵的,很多城里的小姐太太们也偶尔会来,所以香火还算旺。

  刘氏绕到后面,直接到了角门前,扣了几下门拴,出来一个婆子,刘氏认识,是伺候白仙姑的哑巴婆子,见过几次面。哑巴婆子扫了一眼刘氏怀中的蕙畹,就把刘氏让了进去。

  小院很齐整,院子里植了两株腊梅,随着寒风开了满枝的梅花,清香扑鼻。刘氏进外间屋的时候,白仙姑正坐在外间屋的蒲团上念经。

  看见刘氏,不过淡淡的瞥了一眼,但是看到她怀里的孩子,倒是站起来,把孩子接了过去。

  刘氏把点心给了旁边的婆子:

  “大过年的,抱了小三,来给您拜个年”

  白仙姑道:

  “这里毕竟冷些,里屋去坐会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