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公公,一路走好。”骆寻瑶亲自将贺喜送出了宫,明德帝临终之时特地jiāo代了要厚待贺喜的事qíng宫中无人不知,她这样做倒也没人觉得奇怪。
“娘娘,老奴走了!”贺喜在宫门口跪了下来,磕了头,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他已经将自己宫里的人手全都jiāo给了已经成为了齐文宇贴身太监的他的义子贺庆,也把他知道的事qíng全都告诉了骆寻瑶,以后,这宫里的事qíng也就跟他没关系了!
一步步往外走,贺喜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儿。他在这宫里呆了整整三十年,耗了大半辈子,明明一直把这里当囚笼,现在却突然有些不舍。
不过,即便有不舍,他还是希望能早点离开,见到自己的女儿,然后过上平静的生活……
☆、144
明德帝去世以后,齐文宇才算真的成了这齐朝的主子。
在明德帝还在的时候,不管是给夏州送去粮食棉花,还是派商队跟匈奴接触,这些事qíng都必须斟酌着告诉明德帝,避免被帝王猜忌,但到了现在,却只要骆寻瑶齐文宇两个人商量着来就行了,如此一来,骆寻瑶做事倒是方便许多,而她也不会忘了,这些方便是谁带来的。
如今已经到了年底了,昨天京城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宫里虽然已经由宫女太监清扫出了大部分的道路,但屋顶上依然白雪皑皑。
登基不过数月的景福帝下了朝,虽然披着厚厚的衣服却依然有些冷,幸而袖子比较长,遮住了他的手,才让他好受了一些。
昂首挺胸,这些日子越来越威严的景福帝,在看到福宁宫前面那个穿着红色斗篷的女子的时候,脸上却立刻露出了笑容,原本的威严也消失的一gān二净。
“皇上,我给你炖了汤过来。”骆寻瑶就笑吟吟地迎了上去,手里好抱着一个用棉套套着的小瓦罐。
齐文宇如今现在还在守孝,并不进后宫,不过白天的时候,骆寻瑶却每天都会抱着丹彩过来。她不信别人会一直无缘无故地对她好,而想要别人对她好,她就会为此付出努力,比如说现在,她就绝对会抓紧所有的机会跟齐文宇培养感qíng。
是人都会有感qíng,齐文宇还恰好就是一个会念旧qíng的人,她自然不能让两人的感qíng被消磨了,而应该设法慢慢加深。
“寻瑶,天这么冷,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齐文宇喜笑颜开。
“皇上起的可比我早多了,而且丹彩也想念皇上了。”骆寻瑶笑道,然后就将手里的瓦罐递给了齐文宇:“皇上,这是我特地让人炖的汤,皇上你可不能不吃。”
“我肯定吃。”齐文宇从江南回来以后,胃口就一直不太好,再加上要守孝,更是吃的无比清淡。不过虽然平日里吃的清淡,对于骆寻瑶送来的汤,他却一定会吃的一gān二净。
他到现在还记得,在回京城的路上,骆寻瑶就为了让他多吃点,最后伤了自己的手。
骆寻瑶送的是羊骨汤,选了羊软骨、羊蹄之类,用大锅慢慢熬着,熬上几个时辰,一直到软骨蹄筋都化了,汤也变成rǔ白色才算做成,用来驱寒养身再好不过。
汤还热乎着,却也不会烫口,齐文宇大口喝了以后,整个人便也暖和了起来,然后就让贺庆将朝中大臣的奏章尽数搬到了屋子里。
原本的左丞相李正被贬谪之后,明德帝就提拔了原本一直被李正压着的右丞相潘正勤为左丞相,并选了另外一人为右丞相。这两人如今年纪都不小,却胜在稳重,处理政事也非常有经验,如今朝中小事,他们都会处理完以后在御前备案,而大事,自然就要齐文宇自己裁决了。
朝中很多事qíng都可以按照明德帝留下的章程来办,不过齐文宇刚刚登基,却也免不了会出错,而且,他一向不是一个能坚持己见的人,即便有了主意,也常常会一再犹豫……到最后,齐文宇倒是开始跟以前一样,有点什么事qíng,都喜欢问问骆寻瑶了。
当初明德帝给齐文宇布置功课,骆寻瑶都有参与,现在齐文宇问她,她自然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若是齐文宇给出的解决方法不错,骆寻瑶会立刻给予肯定,若是齐文宇给出的方法有些缺陷,她会引导几句活重新给个主意,至于两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办的事qíng……这就需要让身为参知政事的周寿以及其他人一起来商讨,或者在上朝的时候让百官商议了。
如今朝中经过明德帝的几次清洗,虽然还有蛀虫,但大多都是兢兢业业做实事的人,再加上齐文宇名声极好,又虚心纳谏,满朝上下倒是一片和乐,有点什么事qíng也能很快商议出个结果来。